酉阳2015年元宵节非遗展演

最美民族风
酉阳2015元宵节非遗展演
展开阅读
酉阳县非遗保护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一是武陵山(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文化部批准设立,标准着渝东南一区五县将迎来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酉阳县被划定为核心区,将先行先试。
二是酉阳县中国传统村落增至17个,占全市总数的26.9%。酉水河镇河湾村,苍岭镇大河口村等4个传统村落获2014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将会进一步促进全县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
三是实现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传承教育基地零的突破。酉阳县可大乡新溪小学、酉阳四中分别获市级评审为“摆手舞”、“木叶吹奏”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基地;酉阳里都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酉阳子月苗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获评审为“酉阳西兰卡普传统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四是新增选市级非遗项目5项,命名县级传承人31人。酉阳《高台狮舞》、《哭嫁》、《上刀山》、《酉阳耍锣鼓》、《酉阳花灯》等5项成功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至此,酉阳的市级非遗产项目达14项。此外,该县全年新增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人,占全市新增数的14%,位居渝东南之首,全市前列。
五是积极争取县政府将酉州古城12、14号楼(近3000平方米)明确用于建设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传承保护基地。目前,县非遗民俗陈列馆、酉阳奇石馆、酉阳书画院等7家企业先后入住该基地,相关业态发展良好。“酉州苗绣”、“西兰卡普”等文化旅游产品入驻重庆市非遗展馆。
六是非遗保护、传承及创作工作得到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该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审议该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报告。并针对该县非遗工作管理体制不顺畅、投入不足、保护传承重点不突出等问题,提出了审议意见。
七是酉阳数字文化馆建设纳入文化部7个数字文化馆全国试点建设。拟通过创新文化服务方式,拓展文化馆发展空间,积极探索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文化服务方式,着力打造数字文化体验平台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八是成功创建“一项”品牌。酉阳县以“摆手舞”项目荣获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九是扶持一支民间团体。结合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在全县遴选一支以具备专业演出资质,依法登记成立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演出团体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民间团体侧重土家摆手舞的普及和推广,重点组织开展摆手舞舞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村社活动,力争实现全县覆盖,人人参与。
十是组建一支非遗表演队伍。在酉阳县文化系统组建一支土家摆手舞表演队伍,聘请武汉大学专业舞蹈老师在保留可大原生态摆手舞核心元素的基础上重新创编,排练打磨一台原生态土家摆手舞节目——《摆手毕兹卡》,并首次亮相全市第三届社区文化节。
——链接——
酉阳新闻网——武陵旅游 http://www.yyxww.net/2015/0311/338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