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獭堡的传说
在重庆酉阳县万木乡与贵州沿河县黑獭乡交界的地方,有一个乡场叫做黑獭,它的特点是,一半属于贵州,一半属于重庆,在这里有很多传说。

连接沿河黑獭乡和重庆万木乡的大桥。
媳妇沱
在白泥河(又名甘龙河)与乌江交汇的下游一里处,有一个较大的回水坨,名叫媳妇沱。这里虽无闹市,但山环水绕,风光秀丽,而且又是乌江两岸川黔边区人民来往的要津,每当节日或赶场天,船来人往,笑语欢歌,别有一番情趣。曾有不少外来人相问,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叫媳妇沱呢?原来它是有来由的,它来源于一段美妙的传说。
相传,贵州沿河乌江左岸某地,有一良家美女,出嫁到黑獭堡的一个贫苦人家,当这位贵州姑娘,到四川当了媳妇之后,贤淑温顺,受到人们普遍的爱戴。
有一天,这位新来不久的媳妇,趁着天晴,下到乌江边去漂洗衣裳。将要洗完时,碰到一个花花公子,驾着游船,嬉皮笑脸地前来对她进行挑逗。新媳妇端庄正派,落落大方,知道来者不善,对他不理睬。赶紧收拾衣裳,预备起身回家。这个公子,是当地恶霸地主的一个外号名叫“癞食猴”的独儿阔少爷。他见新媳妇要走,就叫他的随从,把船稳住,他亲自上岸去拉人。新媳妇被拉住后就竭力争抗,累得癞食猴气喘吁吁。也没把新媳妇拉动半步。
事有凑巧,癞食猴不拉犹可,一拉他自己连站不稳了,顿时感到地在动,天在摇,头晕脑胀,再也没有力气了。但他仍贼心不死,就叫他的贴身打手,把船拴好,马上下来一起拉人。
幸亏这件事被乌江中的鲤鱼精知道了。鲤鱼精一贯除暴安良,为了打救这位善良的媳妇,它就变成了一个美貌的姑娘,要求搭乘他的游船过江。癞食猴见到更好的机会来了,于是放走了媳妇,兴奋地载着姑娘往江中游去了。殊不知刚到江心,游船便“嘭”的一声,似乎触了暗礁,很快船翻人沉,身葬鱼腹了。不消说,这当然是鲤鱼精的贡献。
不久,恶霸地主听说他的少爷,是看新媳妇洗衣裳时被淹死的,他就颠倒事非,罗织罪名,要新媳妇赔偿人命。
新媳妇全家人对此不白之冤,心急如火,万分忧虑,于是就去告官。哪知旧社会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告官之后,官司倒打输了。输家光出钱赔偿人命,恶霸地主还不干。提出除了赔钱,还要新媳妇去当小老婆的无理要求。昏官因为得了地主的很多“包袱”,所以,就完全按地主的狼子野心断了案。
在哭诉无门的黑暗统治下,新媳妇绝望了。在凄风苦雨之夜,她背着她的亲人,静静地来到她洗衣裳的乌江回水沱边,毅然跳进了一泻千里的乌江……
人们为了永远记住这位贤惠善良而又遭到冤死的新媳妇,就决定把这个回水沱,取名为“媳妇沱”。
后来,还有人传说,这位新媳妇投江之后,她并没有死,而是被鲤鱼精救了起不来,变成了“护江女神”。据说,江边那尊像妇女的石人,就是那位新媳妇的化身。
“ 黑獭堡”的来历
媳妇坨下游两公里,有一个乡场名叫“黑獭堡”。它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那就是同一条街道一半属于贵州,一半属于重庆。说起这个地方,已有一个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黔渝边有两个大土司。他们是冉宣慰和田宣慰。冉宣慰掌管酉阳十八洞,田宣慰掌管当时包括沿河在内的思州十八堡。田宣慰智勇双全,深受土家族人民的爱戴,他管辖的地方十分广大,他统领的人民安居乐业。
后来,冉土司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地盘,于是他不断南下,把矛头指向思州十八堡。
就在今天的黑獭场,当地土家族人民寸土不让。他们在田宣慰的带领下。与冉土司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斗争。双方争持不下。最后只得求和。定下边界,冉宣慰十分狡猾,他提出由他选一名弓箭手站在官木岩
(在酉阳县万木乡境内)
前面一个小平台上射箭,箭落在哪里,就从哪里划分。田宣慰想,官木岩距黑獭场那么远,谅他也射不到那里去,于是就答应下来。谁知那弓箭手拿起弓箭,只听见“嗖”的一声,羽箭飞过黑獭场,直到回龙寺(距黑獭场两公里处的媳妇坨)竟还不落下。田宣慰一见不妙,他把羽箭一把抓住,用力回掷,落在了黑獭场中间。
冉宣慰的人跑来一看,发现箭头指向的是官木崖,觉得不对,于是要求重射。田宣慰心中生气,他拾起箭杆用力劈断,同时用力往地上狠狠地踏了一脚,说道:“不用再射了,就往这里划界。”他这一踏,竟把一个平整的地面踏陷下去,成了一个土坑。冉宣慰见他的力气竟然这样大.当下再不敢说什么,于是同意了从田土司踏陷的地方划界。
按照当时的风俗,确定边界是一件大事,需要杀一个活人来祭神的。到底杀谁呢?谁都不愿用自己人,这时正好有一个叫花子过路,当场就抓来用作祭品了。人们把他杀死后埋在田宣慰踏陷的地方,作为两地的永久性边界,谁也不能违反。从此两地人民和好如初,双方互通婚姻,不再发生争战。
人们把这里叫做“黑獭”。“黑獭”的意思就是“陷下去的地方。”而把弓箭手射箭的地方叫做“永和寺”,就是永远和下去的意思,并刻碑为记,碑文至今犹在。“黑”为土家语一词的译音,是“凹陷”之意;“獭”是土家语处所词后缀tha(处)的音译“黑獭”(xje
tha),意为“凹陷的地方”。这一地名同湖南龙山带有塔(tha)的地名,如“洛塔”相类。
"川黔人体界碑"
"川黔人体界碑",位于四川(现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乌江东岸的万木黑獭堡街上。黑獭堡是一个古老的乡场,场上的居民,一半属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一半归四川省(现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所辖。在黑獭堡的街中间,没有任何标志和关卡,两省人民随便往来,每逢场期,人山人海,生意特别兴隆,人们称这里为"川黔一条街"
传说,黑獭堡上这条街,兴建于唐代,经历一千多年,当地居民世世代代,都和睦相处。只是到了明代贵州建省以后,两省基层组织为争夺地盘,才互相争执不下,有时甚至造成了不幸的流血事件。为了解决边界争端,当地官员和人民群众都费了不少周折,始终未解决好。有一天,黑獭堡又逢场期,街上赶场的人很多,有的人为争地盘的事,又争吵不休。经过好多人调解,都未能凑效。结果就告御状,由皇上派出钦差,直接插手解决。这位钦差来到黑獭堡察看现场,发现这里是个"插花地"不好定界,正在为难的时候,忽然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出现在钦差面前,他站在街中,以讥讽的口吻冲着钦差说:"这个界好定得很嘛,我看就定在我站的这个地方就行了。"
钦差觉得这个乞丐可恼可恨,竟敢在老爷面前无理逞能,于是就叫人把乞丐捆起,就地活埋了,决定以人体为界,永远不能更改。
说也奇怪,这个乞丐在被活埋之后,不久就变了一个石人,立在街心,时至今日,这个石人的头骨,还露出地面大约有五厘米高哩?自从钦差埋人为界之后,川黔两省边区的人民又和睦相处,亲密无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