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綦龙”足迹

(2012-12-01 10:37:34)
分类: 摄影日志

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

现场考察“綦龙”足迹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11月29日下午,参加2012年中国重庆·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的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Martin G.ockley),世界古脊椎动物学会会长、加拿大皇家院士菲利普·柯里(Philip J.Currie)等50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前往三角镇红岩坪莲花保寨现场考察恐龙足迹化石遗迹。

    进入莲花保寨恐龙足迹集中区,专家们纷纷拿出相机、比例尺等进行反复拍摄、比划,有的甚至直接趴跪到地上专心观察研究起来。

    这儿有翼龙的足迹。考察中,有专家惊呼道。随后,几名专家立马聚了过来,对翼龙足迹的朝向、形态、大小进行了研究考察。根据判断,可能是当时翼龙饮水是留下来的足迹。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建军解释说,翼龙为会飞的爬行类,它的强项是飞行,除了吃食与饮水,长期都飞行在空中。根据现场如此多的足迹推断,可能是翼龙下来饮水时留下形成的。

     笔者看到,现场留下的翼龙脚迹化石呈非对称型三个脚趾,且集中朝着一个方向。翼龙走路的时候,第四个脚趾会收竖起变成翅膀,因此我们看到的只剩下三个趾印。对此,李建军说,虽然翼龙最擅长飞行,但下地饮水对翼龙来说却是最危险的。由于翼龙起飞有一个过程,且相对有些困难,此时的翼龙最易受到攻击,因此翼龙足迹非常罕见。

    在这里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恐龙足迹,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恐龙,特别是脚印化石很罕见,此外还有鸟类的足迹及一些非常罕见的翼龙足迹,这在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罕有的。德国学者亨德里克·克莱因(Hendrik Klein)表示,此次来綦科考,收获颇丰。他说,他们将做一个完善的记录,把莲花保寨这片足迹群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希望能在这片恐龙足迹化石遗迹打上灯光,让前来科考的人员看得更清晰。

    綦江恐龙足迹的发现非常重要。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侏罗纪研究小组研究员劳拉·皮努耶拉(Laura Pinuela)说,莲花保寨恐龙足迹群有甲龙类、鸟兽类足迹,还有一些蜥脚类足迹,十分珍贵。这对綦江及当地的发展很重要,也对世界恐龙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希望能更加好好保护。

    当天,专家学者们还一同前往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分别参观了电子厅、地质厅和历史文化厅。

    笔者作为重庆酉阳国家地质公园代表,受綦江区人民政府邀请参加了这次盛会,并拍摄了一些纪实图片,现择要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纪实摄影】中外专家学者云集綦江现场考察鈥滛肓澴慵

    11月29日下午,参加重庆·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的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登上老瀛山,为揭开莲花保寨恐龙足迹之谜作最后的探寻。

    分布最多的足迹呈“十”字形。

  从綦江三角镇红岩坪村攀上几百步石梯,进入写有“莲花保寨”的石门,便进入一天然形成的凹槽内。凹槽最高处有两米多,最低处需要躬腰通行。

  进寨门不远处,是一处不足100平方米、相对较平坦的红色石滩地,上面布满用粉笔勾勒出的轮廓。这是前两天专家们在此作调查时留下的印记。如果没有这些印记,普通人很难看出这片浅滩上密布的深浅不一的小坑,是亿万年前恐龙留下的足迹。

  “这些足迹真的是很清晰。”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博物馆馆长马丁·洛克利边走边说。

  在石滩上,分布最多的足迹呈“十”字形,分成四个瓣。有的脚印从石壁深处开始,每隔一段距离便出现一次,形成连续的足迹,其中,最小的两个脚印只有五六厘米长,最大的大概有20厘米;还有一种脚印,形似三角枫,有成人巴掌大小。

  为何恐龙会有这么多不同形状的足迹?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负责现场介绍的邢立达揭晓了答案——

  这些脚印分属不同类型的恐龙:呈“十”字形的为鸭嘴龙,是距今1亿多年前白垩纪晚期地球上数量最多的恐龙,而这个时期也是恐龙发展的巅峰时代。


  最小的足迹,属于罕见的翼龙足迹。翼龙可以飞翔,一般都栖息在高大的植物上,在地面停留的机会并不多,能留下足迹更是少之又少。

  而呈三角枫的足迹,则属于小型兽脚类恐龙留下的,它们的骨骼结构和始祖鸟、现代鸟的骨骼结构非常相似。

  这里的恐龙过的是慢生活

  从26日开始,专家们就入场清理足迹,一般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8点才收工。中间除了吃饭,也不休息。

  这些专家中,有的从事恐龙足迹研究已有二三十年。只要一听说哪里发现了恐龙足迹的消息,他们大都会跋山涉水前去探查。

  恐龙的足迹,为何让他们如此兴奋?

  骨骼是“死”的,而足迹是“活”的,可以告诉人们更多的信息。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李建军告诉记者,足迹除了可以反映保存地当时的古环境外,连续或成群出现足迹,还是部精彩的动画片,可以反映出许多恐龙行为方面的信息。“莲花保寨留下多个同类的恐龙脚印,说明这里的恐龙大多是以家族为单位群居的植食性恐龙,年纪大小也不同,比如幼年时的鸭嘴龙,脚印只有一团,勉强能分辨出前三个趾的趾尖;成年后的,则留下清晰的四个瓣。”

  留下这些足迹的恐龙,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答案是:慢生活。因为从足迹间距的测算表明,它们步行速度每小时只有几公里;而在内蒙古发现的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恐龙,时速达43公里。

  恐龙留下足迹需满足三个条件

  作为曾遍布地球的物种,恐龙留下足迹并不多见。为何它会如此“吝啬”?

  邢立达说,要让当年的地球“霸主”留下足迹,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有恐龙经过;恐龙行走的湖滨、河岸处的泥沙要软硬适度,便于留下脚印;足迹迅速被覆埋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因此,在綦江莲花保寨发现的如此大数量的恐龙足迹,是大自然慷慨地为我们留下的“历史特写”。

  恐龙脚印是这样被发现的

    根据莲花保寨石壁上的题记记载,此寨是南宋末年村民们为躲避蒙哥大军而修建的。之所以起名为莲花保寨,是因为凹槽内石滩上有印记状若莲花。在当地传说中,莲花保寨中除了有“莲花”,还有呈荷叶和池塘波纹状的痕迹。

  而这些痕迹是怎样被确认为恐龙脚印的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2003年5月,大雨袭击綦江。时任县国土房管局副局长的王丰平,带队到三角镇检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当地人告诉他,莲花保寨的石块如果滚下来,可能会影响下面几户农民的安全。

  沿着被杂草淹没的小径,攀上距地面约两米高的寨门,看到那些“莲花”时,学地质矿产勘察的王丰平凭直觉认为:这些“莲花”不是天然的,应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

  起初,王丰平认为这是大象的脚印。得出这个结论后,王丰平自己也哑然失笑:这脚印留下的时间不短了,况且深山野岭,哪来大象?

  于是,他大胆推测,这是恐龙脚印。

  亿万年前的动物能留下脚印?大家对他的发现一笑了之。

  2006年10月12日,川东南地质大队的朱进兴一行来到綦江,王丰平再次提起了“恐龙脚印”。朱进兴带着几个野外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到莲花保寨,确认“莲花”是动物脚印,但不敢肯定就是恐龙留下的。

  第二天,朱进兴请来了重庆自然博物馆原馆长周世武。经过一番考古鉴定后,周世武确认这些“莲花”是恐龙足迹。

  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正卧病在床的王丰平兴奋地赶到周世武等人住的宾馆。“当时几个专家那个兴奋劲呀,真是不摆了!”如今回忆起来,王丰平仍然眉飞色舞。

  接着,国内外研究恐龙与古生物的专家接踵而来,王丰平6年多接待了二三十批国内外专家。其中,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生邢立达从2007年开始,每年至少都要来一次。

  “当我坐在这些足迹旁边时,竟能奇迹般地感受到恐龙走过时的震动,那种感觉棒极了!”邢立达说。

  专家们调查发现,“莲花”是恐龙留下的立体铸模足迹,而“荷叶”其实是泥裂(泥浆干涸时收缩形成的U形裂缝),“池塘波纹”则对应着水流冲刷形成的波痕。


 


链接——

 


綦江:北渡恐龙正式命名为“綦龙”

    《綦江日报》消息(记者 张学成) 倍受世人关注的綦江北渡恐龙日前正式命名为“綦龙”。11月25日,记者从綦江国际恐龙足迹学术研讨会组委会获悉,提出“綦龙”这个名字是目前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的邢立达先生,目前,“綦龙”之名已得到众多恐龙研究学者的认同。

    立达是我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古生物研究学者,他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他多次到綦江考察研究恐龙化石及恐龙足迹化石,并在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有关綦江恐龙的论文。邢立达说,取名綦龙既有地域特征,又有綦江精神。龙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在几千年浩瀚的历史进程中,龙成了一种文化。龙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无处不有,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把綦江北渡恐龙命名为綦龙,其意义深远,象征着綦江人只争朝夕,奋力拚博的龙马精神,象征着綦江这座城市龙腾虎跃,龙言凤语,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的良好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