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简家两代人的“苦荞梦”

第一代:酿出了苦荞酒
对于后坪乡的老百姓来说,苦荞面、苦荞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食品,但是酿造苦荞酒,却是简明德努力的结果。
1984年企业改革,精明的简明德承包了一家酒厂,主要酿制传统玉米酒。1992年,简明德产生了酿制苦荞酒的念头。经过紧张筹备,苦荞酒试酿开始了。起初,由于没经验可循,一切都靠探索和试验,简明德吃尽了苦头。料要蒸煮到什么程度?发酵要多久?选什么酒曲?加多少量?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他都得认真思考,反复揣摩。他起早贪黑试验,一次,二次,三次……失败了又重来,再失败再重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那清澈、香醇、甘甜的苦荞酒从冷却器的出口淌了出来。
一时间,当地沸腾了。“简明德煮出苦荞酒了!”人们奔走相告。前来打酒品尝的也特别多,品过之后,都会说:“绝了。”
渐渐地,苦荞酒名声传出去了,销量大了,原材料需求多了,利润也丰厚了。简明德也更忙了。2009年,他把50多户种植苦荞的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后坪苦荞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500多人种植苦荞。同时,简明德以酉阳土家简氏酒厂名义登记注册了“后坪”商标。
如今,走进后坪乡简氏酒厂“酉阳县农业化县级龙头企业”、“家乐福苦荞产品直采基地”、“食品信得过单位”、“万户农民奔小康竞赛状元户”等牌子格外醒目。
“最让我高兴的是,今年7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交流会上,后坪苦荞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了‘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简明德高兴地说。
第二代:让苦荞走向全国
毕业于重庆科技大学的简朝辉是简明德的儿子。2009年,简朝辉回到家乡,在父亲简明德的帮助下,与姐姐简赤琼一起,充分利用当地的苦荞资源,通过近3年的努力,开发出苦荞茶、苦荞酒、苦荞米、苦荞面条、苦荞食品等系列产品,创建了一家集苦荞规模种植、纯粮白酒酿造及销售于一体的酿酒企业,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21世纪的今天,人们健康养生意识增强,绿色原生态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酉阳县荞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简赤琼说,苦荞在种植过程中不施用任何肥料和农药,是真正的原生态产品,是惟一集几大营养素于一身的谷类作物,富含生物类黄酮等多种营养元素,被誉为“五谷之王”。
2010年,在市商委组织的农超对接中,简赤琼姐弟俩将公司的苦荞系列产品打入重客隆、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销售。
2011年,姐弟俩又成立了酉阳荞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分别注册了苦荞酒“酉州坊”商标,苦荞茶以及食品“荞丰”商标,小杂粮“后坪”商标,并对产品进行了全新包装,通过参加各种大型展会,将苦荞系列产品推向全国。
“今年初,我县成功创建了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开了苦荞产品从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的大门。”简赤琼说,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让苦荞产品从过去附加值低的农产品变为现在附加值高的旅游商品,让苦荞产品得到了更好的宣传并开拓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下一步,他们将围绕旅游,进一步开发更多、更精美的苦荞产品。
链接——
酉阳苦荞:香飘世界
一个种植千年的品种;
酉阳苦荞,从传说中走来的五谷杂粮之王,正蓬勃发展。
一段美丽的传说
苦荞成土家、苗族先人生存繁衍的主粮
相传,在土家、苗族先人沿乌江而上初到酉阳定居的时候,土家族刘家长子小乔与苗族田家姑娘娇娇相识相爱了,双方父母却因不合族规坚决反对,族人也闹着要用家法惩治他们,并族族相对,拼个高低。于是,死也要在一起的小乔和娇娇,趁着中秋月色,半夜出逃,来到后坪乡后坪坝半山白马岩洞中躲藏。
3天后,双方家人、族人没找到,以为他们跳河死了,便不再找了。小乔和娇娇在山洞中饥饿难忍,只好采野果充饥,过了20多天,眼看冬天就要来临,没有粮食无法越冬。一天夜晚,小乔在梦中见到一位白发老人,老人告诉他,洞口下面那片绿油油的藤蔓上结的米粒是他为他们准备的过冬粮食。第二天,小乔和娇娇便早早地来到洞口下,果然,好大一片黑油油的叫不出名字的黑色三角形颗粒东西随风摇摆。他们把这些颗粒全部摘下来弄到洞里,早晚用石板烤着吃,就这样过了一冬。第二年,春天种下,夏天收了,秋天又种下,初冬又收了,苦荞便成了他们救命的食物,也成了他们生存繁衍的主粮,苦荞种植也就慢慢传了下来。
历经千年的风雨
苦荞走出避灾补粮小用途,成为农民增收大产业
“相传,清未庚子年大旱,大春作物严重欠收,面临饥饿和死亡威胁,后坪人大量种植秋荞麦,弥补了粮食缺口,度过了灾荒。”后坪乡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张超说,苦荞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种植工艺简单,投资小、见效快,春秋两季,一年两熟,可以消暑凉血、养生治病。在缺衣少食的上世纪70年代,全县荞麦种植一度达7万亩以上,年总产量达3500吨,高产田亩产达150公斤,为解决农民的生活作出了贡献。
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被激发,苦荞种植面积和种植技术大幅提升。“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酿出清澈淡绿、清纯甘甜的苦荞酒之后。”张超表示,1992年,后坪乡前锋村村民简明德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让清澈、香醇、甘甜的苦荞酒从冷却器的出口淌了出来。自从苦荞酒酿制成功后,苦荞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该乡组建苦荞专业合作社,现有会员300余人,发展苦荞酒加工户5家、苦荞面加工户3家。2011年,后坪乡苦荞种植面积达到12463亩,产量突破1250吨,苦荞产品开发为酒、茶、米、枕、面等6个系列品种,实现产值1215万元。
“我县耕地面积有165万亩,其中中低山区占70%以上,这部分地区的温光资源通常不能满足种植两季农作物的需要。”县荞麦综合试验站站长刘水泉认为,苦荞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只有3个月,非常适宜填补“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空缺,他说:“去年我县有28个乡镇种植荞麦,面积5.6万亩,占全市荞麦种植面积的40%左右。”
历经千年风雨,苦荞已经走出避灾补粮的小用途,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
千年苦荞走出“深闺”,香飘世界
2010年,市商委组织农超对接,我县苦荞产品进入重客隆、家乐福等超市销售。
2010年济南秋季糖酒会、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2010·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博览会、2010年重庆·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览会,苦荞酒深受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青睐。
2011年,在沙坪坝区商圈步行街举行的农产品直销会上,后坪苦荞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苦荞酒、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面等,深受新老顾客青睐,购销异常火爆,现场销售农产品金额达41.4万元。期间,通过展示、洽谈,重庆市农产品集团、重庆农龙蔬菜有限公司与后坪苦荞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签订了购销协议,签约金额340万元。
2011年10月27日,大渡口、城口、奉节、涪陵等30多个区县150多名农业干部来到后坪乡,现场观摩荞麦高产创建示范基地。
……
桃花源记,世外荞香!占地面积200余亩,生产面积7万多平方米,总投资3.9亿元的酉水河酒业首创的“酉水河”系列荞香型白酒深受前来酉阳旅游的四海游客喜爱。“我们的苦荞酒采用原生态无公害高山苦荞酿制而成,具有‘荞香自然、健康养身’的特色。”酉水河酒业酿酒师陈良说,酉水河酒采用土家族独特秘传的酿造工艺,依托酉水河流域原生态气候环境,以本地苦荞为原料,取天然洞泉土法土酿,原洞贮藏,具有清香爽口、回味悠长的特点。首创荞香型、浓酱荞香型和浓荞兼香型系列白酒,具有荞香自然,健康养身的特点。
“公司被认定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旅游商品定点企业,酉水河商标还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据重庆酉水河中国佳酒招商网业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云介绍,酉水河酒业目前已经开发出“伏羲洞藏”、“金荞”、“银荞”、“红荞”、“绿荞”、“吉祥青花”、“如意青花”等近10个系列,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依托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开发的苦荞酒、苦荞茶、苦荞面、苦荞枕、苦荞籽等苦荞系列产品打入旅游景点,并被县旅游局授权为旅游产品指定生产单位。”酉阳县荞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简赤琼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旅游,将苦荞从千年农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使得苦荞产品得到更好的宣传并拓展了稳定的销售渠道,“由于生长在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中,我县苦荞酿造出来的苦荞酒、加工出来的苦荞茶等系列产品,独具风味,受到市场追捧。”
我县加快建设重庆市苦荞产业示范带
“近年来,酉阳已经成为全市荞麦的主产地,发展优势得天独厚。”今年10月28日∽29日,在我县举行的荞麦特色产业发展论坛上,重庆市农委副主任、总经济师刘启明认为,酉阳发展苦荞产业前景广阔。
刘水泉表示,我县正在加快建设重庆市苦荞产业示范带。他说,我县重点围绕酉(阳)龚(滩)公路沿线发展苦荞种植12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70%以上。发展国家级苦荞种植专业合作社1家、市县级龙头企业2家,注册后坪、酉州坊、银荞等品牌,开发了苦荞酒、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面和苦荞保健枕等系列产品,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投资3.9亿元建成年产优质苦荞酒7000吨的酉水河酒业白酒生产基地,投资4500万元启动建设酉阳苦荞特色产业园,建成后可形成年产苦荞6250吨、苦荞酒1000吨、苦荞茶800吨、苦荞米1000吨、苦荞面4000吨、苦荞壳枕芯1万套的生产规模。
酉阳苦荞,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