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志】酉阳:南腰界——红军新城拔地起

分类: 摄影日志 |
酉阳:南腰界——红军新城拔地起
去年5月以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坚持“新区当成景区建”的原则,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一年时间不到,“三纵八横”的大骨架已经拉开,市民休闲广场、汽车站、农贸市场、景观河道等综合配套设施已经建成,近300户农房完成红色风貌统一,一座红军新城拔地而起。
科学规划:新区当成景区建
南腰界乡是重庆市惟一建立过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根据地。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如何定位成为最关键的问题。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党委书记石华上任以后,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决定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辐射渝黔边区五县边贸强乡”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和建设新集镇。
去年初,南腰界乡与四川省轻工设计院签订合同,委托该院专家为全乡小城镇建设“把脉”,并规划设计出全乡集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保了全乡小城镇建设的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条旅游干道、一条景观河堤、一个文化广场、一个农贸市场、一个客运车站……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的《规划》并非局限于小城镇建设,而是站在“建设小城镇、成就大景区”的高度,严格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新区当成景区建,全面保护和开发全乡的革命文物景点,以求给全乡红色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快速推进:一年拉开大骨架
依托高标准的规划,南腰界乡迅速掀起了小城镇建设的高潮。景观河堤、文化广场、客运车站等大批载体项目迅速开工建设。2个月完成23户农户房屋搬迁和108户农户用地补偿,8个月完成新集镇建设主体工程……去年5月,南腰界乡小城镇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如今,“三纵八横”的骨架已经拉开,一改往昔一条街的窘境。集镇道路两旁,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统一的屋面设计,靓丽的集镇建设,让人眼前一亮。
如此大手笔的建设,钱从哪里来?“招商引资。”石华给出了答案。受财力所限,南腰界乡根本无钱搞集镇建设,但该乡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去年,我们成功引进四川宜宾鸿杰房地产有限公司,由公司拿钱搞基础设施建设,然后卖宅基地收回成本。”石华说,乡里为了方便公司办公,还提供了4间办公室。这种“保姆式”服务感动了公司负责人王德友,最后,公司捐建了一个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广场。
惠及百姓:推动旅游大发展
“安逸,现在每个路过我们这里的人都说我们的集镇建设十分漂亮,对我们来说,环境好了,生活在这里,心情更加舒畅了。”3月19日,村民冉隆仁请了2名工人对自家的房屋进行风貌改造。红墙、青瓦、木窗……现在的南腰界乡,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是脚手架,有的忙着修建房屋,有的忙着给房屋“穿新衣”,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拔地而起的红军新城,不但完善了南腰界乡的集镇功能,同时也为该乡的红色旅游发展增添了后劲。去年,南腰界乡将境内的56个革命文物景点整体打包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经通过专家评审;由市纪委牵头的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申报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红色旅游品牌正在建立。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配合县红色景区管委会,创建南腰界革命根据地3A级景区。”石华说,随着南(腰界)甘(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甘龙镇)路的修建,南腰界乡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破,全乡的红色旅游必将迎来“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