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你来猜
这是我今天拍摄的一组照片,是日出还是日落?你猜猜看?







拍摄日出日落技巧心得
日出、日落是大自然最壮美的景色之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古至今,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把它们做为抒情的对象,摄影爱好者也不例外的喜欢抓住日出日落的美丽,许多风光片和抒情片都会以此为抒情对象。我们知道,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想很好的表现日出、日落的壮美还有一定的难度,这设计到许多用光技巧。前面我给摄影爱好者介绍过江河湖泊的用光技巧,现在加上拍摄日出日落的用光技巧,相信只要你掌握了这些,一定会能记录下每个精彩瞬间。
日出、日落时的光线有以下几个特征:
1、阳光照度变化大,以及与之对应的地面景物亮度变化快。日出是随着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阳光照度迅速升高。日落是随着太阳逐渐下落,直至消失在地平线下,光线照度迅速减少。
2、日出、日落时由于太阳光线是斜射到地面上,光波通过地球表面的大气层较厚,波长较短的高青温色、蓝色光被大量吸收,而波长较长的低色温黄、红色光穿过大气层较多,所以日出、日落时刻的太阳色彩往往呈现橙红色、红色或金黄色。在这种低色温光照的影响下,地面景物受光面色调偏暖,明亮反光体反射的高光点不是白色而是多为橙黄色、金黄色。
3、日出、日落时阳光色温变化也很快。日出时色温由低变高,大约从2800K迅速升到3500K,并随着太阳进一步的升高在上午时刻达到5500K左右。日落时色温由高变低,特别是阳光接近地平线时色温迅速下降,呈暖色调效果。
4、由于太阳是一种极明亮的物体,只要它在画面中出现其亮度远高于地面任何一个物体,并形成一个较大的亮度反差,因此以太阳为主体或为背景形象结构时候地面景物多用剪影效果。
基于日出、日落时刻的特殊光线特征,用摄象机实际拍摄时候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1、色温的控制:人们对日出、日落的视觉印象是橙黄色和金黄色的,但是如果用与日出、日落时色温相一致的色温档拍摄,常常会把太阳拍摄成一个明亮的白色的或淡红色、淡黄色的球体。为了在画面上再现出人眼在生活对太阳的视觉印象,在调整白平衡时可用5600K色温档。由于5600K色温片有利于低色温光线通过,较多地阻止了高色温光线通过,在日出、日落时刻可以使整个画面偏暖,夸张橙红色调,使太阳本身的颜色呈现为橙红色或金黄色。
拍摄日出时不容易找到5600K的光线调白平衡,可采用提前一天在5600K的阳光下调好白平衡,通过摄像机内白平衡记忆功能保持机内的白平衡不变,第二天黎明时不再调整白平衡直接拍摄的方法。也可以采用5600K人工光照明白平衡调整的方法进行拍摄。
拍摄日落是可以采用改变白平衡基准——即改变白平衡板颜色的方法,提高摄象机对低色温光线的记录能力。如用湖蓝色或淡蓝色板调节白平衡,可以使白平衡不“平衡”倒向低色温这一边,画面色调偏于橙黄色,这种色调刚好是日落时的理想色调。采用这种方法实际拍摄时最好使用监视器现场观察偏色的效果。
控制色温还可以采用直接在镜头前面加各种颜色的滤色镜的方法。
2、暴光量的控制:拍摄以太阳为主体的画面,暴光量最好以太阳周围的天空亮度为基准。这样既可以不因光圈过于缩小而影响地面景物的暴光,也可以保证太阳周围富有特点的云层、霞光等有一个准确的暴光,表现出最佳的层次。当然这种方法以手动光圈为先决条件的。
3、当太阳作为主体形象处于画面中时,镜头不宜做剧烈的运动,特别是镜头的摇动和横向移
动。否则明亮的太阳就会在画面中形成彗尾现象,破坏画面的造型效果及清晰度。
4、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如果阳光光线过强、镜头又长时间的对着太阳,是很容易烧坏摄象机的摄像管的。因此在拍摄的时候要小心谨慎。怎样才能防止烧坏摄像管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摄象机用自动光圈档将画面从一个较暗的地面景物漫漫向太阳的方向移
动,如果太阳还没有进入画面,光圈已缩至最小光孔F22时,说明此时的阳光过强还不能拍摄;如果将太阳移向画面,光圈没有收至最小光孔,说明摄象机能够承受太阳光的强度拍摄。
第二,用双眼盯住太阳,如果不到1秒钟,眼睛就被太阳晃得睁不开眼睛,说明此时的光线过强,摄象机不能对着太阳拍摄;如果眼睛盯住太阳能停留3秒以上,说明阳光的光线已经弱了,摄象机对着太阳已不会烧坏摄像管了。
此外,日出、日落期间光线效果复杂,有些光效很难捕捉到,因此,我们拍摄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观察、设计和准备,到了拍摄的现场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抢拍。如果画面中人物与太阳同时出现,由于反差太大,人物往往处于剪影或者半剪影状态。如果画面中不出现太阳,只出现人物,那么采用顺光、顺侧光等角度仍可对人脸细部进行较好的表现。
相关链接——
留住最美的一刻 日出日落拍摄技巧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丽的夕阳或者日出景色,仅在日落日出前后短短不到20分钟内出现,此时绝佳的色温,配合适当的云彩与地形,不仅仅是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连一般人都会不禁为这美丽的景色而动容。
而摄影,很多时候表现的是光与影的效果,在日出日落时分,太阳的光线角度低,光质柔和并且呈现出暖色调,整个画面充满着诱人的魅力,想必任何一位摄影爱好者都不会轻易错过这个机会吧?不过,想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将美丽的日出日落景象完美地记录下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前期准备篇:
1、我该去哪里拍?
产生了拍摄日出日落的念头,接下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去哪里拍摄日出日落?当然,选择的地点一定要是可以看到日出或者日落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选择到野外拍摄比较好,毕竟野外空气的透彻程度比在城市中高多了。不过在城市中拍摄的话也可以拍出很不错的照片。
但是不管在野外还是在城市,选择的地点应该比较开阔,地势以高为宜。在野外拍摄的时候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点,比如高山上,拍摄的视角选择高处向下的角度,这样在取景时近处和地面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物体遮挡太阳,有利于主要内容的表现。重峦叠嶂在旭日东升时处于大逆光会产生一种层次丰富的效果。如果在城市中拍摄,可以选择一个比较高的楼,具有同样效果,层次也比较丰富。
此外,拍摄视点高还对于改善画面的反差和构图等都有好处。当然,也不是说拍摄这一类的题材时一定要选择高地势,如果你的地点视野够开阔,比如一个很大的湖边,这样的地点同样也是拍摄日出日落的绝佳选址。所以选择拍摄的地点不要有一个思维的定兴,只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摄影思路,都是绝妙的拍摄地点。地点的选择在拍摄这一类风光性题材中是很重要的,拍摄日出日落的选址得当,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2、我该什么时候去拍?
日出日落的时间性很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表现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之间必须很重视拍摄时间的选择。从季节方面来看,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对拍摄有利,在春秋云层较多,可增加拍摄的效果。
而具体的时间是随着作者的意图,地点的选择,还有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表和当时所处季节决定的。在拍摄之前,自己可以留意一下当时太阳西沉的时间,有条件的话向当地气象部门索取一份日出日落时间表。如果方便的话,到自己选址的地方多踩点几次,这样对拍摄的时间更加心里有数。另外,出发之前,多留意一下当天的天气预报吧!如果是多云或者阴雨天气的话……
具体拍摄篇:
在一个露水沾湿裤腿的早晨,或者在一个鸦雀满天的黄昏,来到一片开阔的湖边,或者站在城市的某个颠峰,架起心爱的相机,对准西沉或者尚未升起的太阳……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次摄影之旅啊。
1、什么时候该按下快门?
日出或者日落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每一分钟的景色都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就拿日落来说,日落也有好几个过程,大至分为四个,就是由太阳变黄,进入变红长蛋形,再到水平线上消失,及至天空由红转紫再转深蓝。
当中的光线变化很大,由炽眼阳光变成深蓝色,而前景如城市的光亦随随亮起,时间看似很长,但太阳消失于山线或水平线的时间实在很快,可能不消两分钟便由太阳刚触到山线而至沉下,一个不留神自然又是把握不了。
而太阳下山后,美妙的颜色才刚刚开始,或者太阳下山后的十分钟没甚么,淡淡的一片,天亦愈来愈暗,很多时就看到同好开始收拾器材归家去,但其实日落后的大半个小时都有很好的天色,如果是在城市拍摄,市内的灯光又变成最佳的主题,很多完美的日落照就在那时完成,因为光差收细,大厦或郊野前景还有层次,拍出来就十分讨好。
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或在太阳即将西沉的时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盖着太阳散射的光线,而显现出一轮没有光芒散射的圆圆的太阳,这就是拍摄日出或日落的时候了。拍摄的开始,日出的时候应该从太阳尚未升起,天空开始出现彩霞的时候就开始拍摄;而日落的时候,应该从太阳光开始减弱,周边天空或者云彩开始出现红色或者黄色的晚霞时就开始拍摄,如果时机太早,太阳的亮度还很强,对准强烈的太阳光的话会让拍摄者的眼睛感到不适,另外强烈的太阳光也会灼伤数码相机的ccd。拍摄日出的时候,当太阳已经升到了足够的高度,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光线的时候就应该停止拍摄了;朝霞或者晚霞的变幻是无常而且迅速的,这就要求拍摄者要保持精神的集中,寻找适当的构图和时机,按下手中相机的快门了。
2、云彩,有时就是主角!
云彩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反射或者折射太阳的光芒,从而不断变化着动人的形象。云彩在很多优秀的日出日落作品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云彩也可以作为作拍摄的主要题材。在拍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的情况,这个时候太阳的光线会从云后射出,形成很大场面的放射性光线景象,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
有时当太阳隐藏到云彩的背后时,云彩的周边会出现一条亮边,这样的景色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但是由于云彩的变幻无常,所以要求摄影者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注意抓住按下快门的时机。在以拍摄云彩为主体的时候,一般来说要将测光点对准云彩来测光,但是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太阳过曝。
3、不要忽略前景的运用!
在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天空没有一些云彩也是常有的现象。为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利用一些周围的前景作为衬托,比如较为稀疏的树叶、枝干作为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但前景过多或过重,就会遮盖大部天空而影响画面的均衡,不过也可以将前景作为拍摄的主体,背后的夕阳/朝阳景色作为拍摄的背景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方法。
如果要利用前景表现出天空的夕阳或者朝阳景色,前景往往被处理成剪影的效果,剪影效果照片的获得充分利用了主体与背景受光的差异。一般来说,日出日落时的逆光是很容易表现出剪影的效果的,因为这时的光线最柔和,提前选好位置和角度,等待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或落下地平线,由红变橙黄色,或由橙黄色变红时,看上去又不刺眼时,是拍摄的最好时机。
曝光要遵循宁可欠曝而不过曝的原则,依据背景进行曝光测定,只有这样才能使主体曝光严重不足,形成强烈的剪影。首先要将相机的测光模式选择为“点测光”,接下来把测光点选在比较光亮的天空进行测光,如果你手中的相机有曝光锁定(AE Lock)功能的话,按相机的AE Lock钮,将曝光值锁定(没有AE曝光锁定功能的相机,可半按住快门键以锁定);最后重新调整构图,以刚才的曝光组合,进行拍摄,这样就可以拍出完美的剪影效果。
4、在水边吗?表现出美丽的倒影吧!
不少优秀的日出日落摄影作品都是在水边完成的,因为在日出或者日落的时候,波光鳞鳞的水面倒映出美丽的彩霞,水面上的船只帆影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生动,确实是很不错的摄影题材。拍摄水面倒影会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
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象,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在水面上留下条更加耀眼的光线,并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勾画出一条光路,当太阳渐渐下落时,这条光路会延伸到你的眼前。所以,在水边拍摄的时候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构图的因素,按下快门之前,是不是已经将水平线摆好了位置?是不是已经将我需要的景物都包含进去了?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测光的时候,一般是选择平均测光模式,这样才能使整个画面的光线分布均匀,不至于过曝或者欠曝。
5、别乱选相机的白平衡!
前面讲到在拍摄的时候可以运用一些滤色镜,但是数码相机可以不用,因为数码相机丰富的白平衡效果可以代替某些简单的滤色镜了。一般数码相机的白平衡都包含了以下模式:日光、阴天、灯管、白炽灯。
其中选择日光白平衡的时候画面最偏黄色、选择白炽灯白平衡的时候画面最偏蓝色。在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笔者建议选择自动白平衡或者日光白平衡,因为这种偏黄的色调最能表现出夕阳或者朝阳时分的氛围,选择偏蓝的白炽灯白平衡的话,会使画面偏黄色调丧失殆尽,从而影响到整个画面的氛围。
6、为什么不给可爱的太阳来个特写?
没有谁规定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一定要有云彩的参与,也不一定要有前景的衬托,一轮简单而纯粹的落日或者朝阳同样可爱得足够进入我们的镜头。如果你的相机带有长焦镜头的话,拉长它,让一轮简单纯粹的落日或者朝阳成为画面绝对的主体吧!
其实这样的画面色彩也是很丰富的,落日或者朝阳在接近地面的时候表现出从红到黄的颜色过渡,周边的天空也表现出从黄色到红色,从明亮到阴暗的过渡,这样的画面,怎容错失?所以,在拍摄的时候也不要拘泥于前人的拍摄经验,自己开发一下个人创意,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
7、动起来,画面更加精彩!
远山、夕阳、彩霞……包含这些构图因素的日出日落作品我们看得很多了,但是注意一下,是不是很多以日出日落为题材的摄影作品都是以静态景物为构图因素的?为什么不为画面加进去一些动态的景物呢?比如在水边撒网的渔民,水中嬉戏的孩子,晚归的鸟群……这些动态的景物加到画面中去可以让画面变的更加生动精彩。
不过,捕捉到这样的镜头除了必须有客观条件之外,摄影师敏锐的观察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必须多动动脑筋,捕捉一些富有创意的镜头。很多时候,一副好的摄影作品不是靠器材拍出来的,而是靠相机后面的脑袋想出来的。
8、夕阳西沉了,收工了吗?
拍得差不多了,太阳也已经沉到了远山后面去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盖上镜头盖了?先别忙,太阳不能在画面中出现,并不代表我们的拍摄工作就该结束了,有时候当太阳西沉下去的时候,这时美丽的火烧云才开始出现,这是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之下时,云彩反射太阳光芒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时候光线往往比较暗,相机的快门往往已经降低到不能手持拍摄了。
这时我们辛辛苦苦背来的三脚架可以派上用场了,测光选择对准火烧云进行点测光,或者在拍摄大场面的时候,使用广角镜(或者将相机焦距拉到最广角),并使用平均测光拍摄,都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当然,使用手动曝光会得到更多的效果,这时候多测试几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一般来说,拍摄风景的时候使用小光圈更能让画面更加透彻。所以,当漫天绚丽的火烧云让整个天空呈现出多样的色彩时,盖上镜头盖是不是太浪费了?
后期处理篇:
1、相片的构图和裁切处理:
一般的相片拍出来都是4:3格式,又或者是3:2的胶片比例,这些比例或许是最常用的比例,但对于日出日落等,长条或四方比例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裁放当然损失画面面积,也会使相片质量变得粗糙,但有效地将图面的妨碍物删除,如过多的白色天空,又如漆黑的大地,将画面集中于有层次及色彩的地方,是有效地吸引观众注意力,同时,打破传统构图的比例同样也可以得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四方形的照片是最难构图的,但又有效地打破常言的主体不可在中线法则,也常见过将四方的相作菱形取景及摆放,效果也十分吸引。长条的裁剪有效地使观众觉得拍摄的画面是宽敞的,加上适当的放大及幼细的画面,观众就得到一种置身于现场的震撼力,那是一般方正比例所难做到的。常用的长条比例由1:2以至1:4都有,视乎景点的天空及前景比例。
2、画面色彩色调的处理:
前文说过,数码相机之所以不需要太多的滤色镜,是因为数码相片的后期处理空间非常大,通过电脑处理得到的效果往往比滤色镜还要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