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志】“酉城一天一个样”

分类: 摄影日志 |
2010年12月19日,重庆主城客户组团来酉考察房产投资。这样的购房形式,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尚属首次。考察团里的一名教师苟海涛认为,酉阳风光良好,空气清新,很宜居。另一位专门从事房地产投资的李静则认为,酉城一天一个样,让人充满信心。
城镇规划:山水城人和谐共生
某乡教师黄飞,前不久乘坐朋友的车,在金银山大道兜风。那次兜风,让黄飞觉得身心舒展。他说:“以前在县城上学的时候,很少上环城路,因为觉得那条路有点烂。如今,公路两边栽了好多树,并且路面也整洁多了,行驶在上边,让人心旷神怡。”
桃花源大道成功创建市级文明示范街,翠屏山大道高规格规划建设,成了县城现代化的标识之一。作为县城规划“三纵”格局的另一“纵”——环城路(现金银山大道)该何去何从呢?去年4月6日,该县召开环城路综合整治及生态绿化动员大会,启动该项工程。新建了七大主题公园。这样一来,县城公园陡增到15个。市民出门3分钟就能进入公园或小游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9平方米。
而这一切,正好在吻合该县城市规划。该县城市规划强化“一体两翼”城市结构形态,创造山、水、城、人和谐共生的生活意象,保持山中有城、城中有水、青山相依、绿水相伴、环境优美、独具民族特色的城市风貌。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民俗风貌区、现代城市风貌区、现代产业风貌区和山水景观风貌区。分别从城市道路、河道、山体轮廊线、建筑色调和人文景观上进行规划和优化。达到既体现酉阳独特的自然山水特色,又展现城市的传统民族文化风貌。
城镇建设:“面子”与“里子”并举
2010年国庆前夕,桃花源广场扩建工程大部分工程竣工。9月28日晚,改扩建后的广场上彩色喷泉“翩翩起舞”,引得前来“尝鲜”的市民啧啧称赞。
在该县县委宣传部上班的刘英带着女儿驻足观看,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刘英连声赞叹:“真的很漂亮!以前,我想都没有想过这里还会变得这么安逸!”
2010年12月9日晚上,该县体育馆迎来了投用以来的首场体育赛事。“三城同创·龙腾盛世杯”篮球赛在这里开幕。“这样一来,休闲、健身的氛围就显得浓厚了。市民的舒适度、精气神也相应得到增加。”市民黄军这样认为。
曾经来酉检查工作的市市政委主任王元楷也认为,酉阳的综合文体中心以及桃花源广场相当有水准,大大提升了酉阳城市形象,完善了城市功能。
城镇建设是市委交办的“四件大事”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其延伸到各个乡镇,提出重抓城乡建设,在城市带动上见成效的目标。
目前,各乡镇小城镇建设也均见雏形。无论是县城还是乡镇,其建设都实现了“面子”(城镇形象)与“里子”(城镇功能及民心)兼得。
“三城同创”:不放过任何角落
2010年11月28日上午10时许,县城原糖酒公司院内,县商务局负责人李世准站在木梯上,打扫屋顶的垃圾。“昨天,因为屋顶上的垃圾没有清扫干净,被媒体曝光了。”李世准一边到扫卫生一边说,“要不是被媒体曝光,或许我们还发现不了这些卫生死角。”
在“创卫”中,我县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将县城分成若干片区,每个片区划给一个单位管理。同时,还通过督查巡察办、县人民评议员督查,将每天卫生最差单位、商户、居民户进行曝光。
这促进了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现在走进任何一个单位,都看不见桌子上摆放烟灰缸了。
不放过任何角落。这更充分体现在城市绿化上。两年来,县政协机关、酉阳电信公司、酉阳供电公司等多家单位拆除庭院围墙1000余米和10多间临街商业门面,亮出绿地4万多平方米。
此外,延伸道路绿化带、见缝插绿等方式,让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95%和85%,新增城市建成区绿地10万余平方米。
去年,该县一举拿下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市级卫生县城和市级文明县城3块牌子。
旧城改造:结束“一根肠子走到底”的历史
2009年4月初,历时3个月修建的翠屏山大道初步实现畅通。居住在原丝绸厂附近的市民秦明海,切实感受到了道路的变化。“我上班都要从城东大道(翠屏山大道)走。以前啊,想骑车都不行,只有走路。现在好了,我骑摩托车上班,孩子骑自行车上学。”
翠屏山大道是旧城改造的重点项目,也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建设构建了新的城市交通网络,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
曾经的“断头路”变长变宽,与繁华的桃花源大道相连,结束了“一根肠子走到底”的历史。一街畅,两路通,全城活。与此同时,县城大规模旧城改造加速推进。截至2010年12月底,县城共拆除烟厂、民族会场等片区45.7万平方米危旧建筑,亚伸广场、财富国际、碧津商贸广场等一大批楼盘相继竣工交付使用或者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