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精华】 别了,龚滩古镇

(2008-06-11 10:00:36)
分类: 媒体精华

《中国国土资源报》编者按:2007年4月1日,重庆第一古镇---龚滩古镇开始搬迁,因为下游正在建设的乌江彭水水电站将于2008年10月可是蓄水发电。那可是重庆市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按计划,龚滩古镇将被水全部淹没。知道这一消息后,重庆市酉阳县国土资源局的摄影家吴雁,一年来数次进入龚滩,用自己的镜头为这座千年古镇留下了最后的存照。在龚滩古镇消失一年的时候,我们特地将这些照片奉献给读者,既是对龚滩古镇独特风情的回味,也是对这座已经消失的千年古镇的凭吊。   (编辑:徐峙)  

 

别了,龚滩古镇

吴 

 

    龚滩镇地处重庆市酉阳县西部,与贵州沿河县隔河相望。由于阿蓬江在此交汇,使这座峡谷中的古镇二面临水,一面着陆。古镇的西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岩,在成屏风状的峭壁上长着参天古树和灌木林,与山下碧绿如玉的江水相映,成为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小的时候,每到春夏之际,便可看到一群群野猴从山上攀缘而下,或到江边喝水,或在树上嬉戏,从古镇上清晰可见。乌江的东岸是一排排悬空而立的吊脚楼,它们顽强地支撑起当地居民的生活,也为这个深藏于峡谷中的古镇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龚滩古镇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早在蜀汉时期,巴人和当地土著居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三国时,涪陵郡汉复县就设县于此。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山洪暴发,垮塌的岩石填塞乌江而成滩,上下过往船只不能通行,逐渐形成古镇,因当年这里的居民龚姓众多,故名龚滩。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后,重庆、涪陵、自贡、成都等地的商贾纷纷云集这里,舟楫终日列岸,龚滩变成为川、湘、黔三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上运大宗食盐和日用百货,下运山区的生漆、桐油和粮食。抗战时期,川盐难以进入内地,然而走龚滩,出龙潭,下洞庭,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食盐运到长沙、武汉一带。鼎盛时期,这里聚集有10多家大盐号和百多家商号,仅祠堂、庙宇、会馆就达20余座。

    险峻的叠层木制吊脚楼是这座古镇的一绝,它们鳞次栉比,贴着凤凰山麓近60度的斜坡沿江而建,既有江南小镇的韵味,又有土家苗寨之风情,集险、古、奇、幽于一体,远远望去,美不胜收。龚滩的吊脚楼从南宋时期就开始修建,其经久耐用程度可与现代建筑媲美。建在这些悬岩上的民居民宅大多凿岩为基,垒石为础,加上几根井字架支撑,两三层的吊脚楼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从未倾斜、更未倒塌,足见建筑水平之精湛。龚滩古镇吊脚楼分半吊和全吊。全吊型的全部悬空,半吊型的为部分悬空,全是木料支撑、穿斗而成的梁架结构。楼下堆放货物和杂物,楼上住人,四周辅设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民居

   走进龚滩,在老街还会发现有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是石板铺成,上上下下,曲曲折折,延绵约3里。一块块粗犷的石板,数百年来,被成千上万双脚踩得油光锃亮,行迹可见。走在这条古老的街上,看着两侧黄中透黑的木楼,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龚滩多沟,桥就成为古镇的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桥:卷拱桥、平板桥、屋架桥、桥重桥、大桥包小桥。在一条顺岩壁而下的溪流上,竟然架起18座桥,当地人叫它“一沟十八桥”。这些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桥,大都与沟渠相连,实际上,它就是当时人们修建的排水防洪系统。现在,当人们漫步在石板街上,常常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却看不到跨溪而建的桥,因为在你的脚下也许街就是桥。

   古镇的又一标志性特征是石梯。龚滩的石梯依地势而建,形态各异,它把乌江岸边的路与老街、新街连接起来,大大方便了这里居民的出行,因为这里人们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下坎。细心的游人在这些石梯上还可以看到一个个形同酒杯大小的石臼,那是旧时“背老二”(运盐工人)们背盐歇脚留下的打杵窝窝,它记录了解放前由于交通不便民工们的一段段辛酸的历史。

龚滩的古镇和两旁的吊脚楼保存之完好为文物专家所称道,为国内少见。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老街》就是在这里画成的。

   时间进入到21世纪,由于在龚滩的上游即将修建起一座水电站,这座古镇面临着灭顶之灾。作为酉阳人,我一方面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高兴,一方面也为这座千年古镇的即将消失而非常遗憾和惋惜。作为摄影人,我有责任为龚滩古镇留下点什么。于是,我利用工作的机会和业余的时间,一次次地进入龚滩古镇,尽可能地用镜头多为古镇留下最后的存照。

   2007年4月1日,龚滩古镇开始搬迁,迁往它的新家——1.5公里外的小银滩。搬迁后古镇所在地与原有地貌相似,同时尽量使用原有材料,不够部分采用当地材料。因此,古镇街道上有上千年历史的3万多块石板全部搬到了新家。这些石头被一一地编上号,每一块都按照原来的方位放置。搬迁将重点保护那些如西秦会馆、冉家院子、董家祠堂等特色鲜明、具有艺术和历史保护价值的建筑,并争取恢复如牌坊、石狮等逝去了的建筑,并力图原汁原味地展现如摆手舞等古镇和酉阳的传统民俗文化。据说,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镇迁移工作。如今,新的龚滩古镇已经初具规模了,从建筑的格局和规划,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龚滩古镇的风采。但无论如何,有一些记忆是替代不了的。

   别了,千年古镇!  别了,永远的龚滩!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幽幽的石板长长的街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吊脚楼就像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古镇的泥土里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鳞次栉比吊脚楼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编织梦想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宁静时光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乌江绕古镇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拆迁中的龚滩古镇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熟悉的吊脚楼即将消失

【媒体精华】 <wbr>别了,龚滩古镇

重建中的古镇已经初具规模

 

(原载《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6月6日影像版“印象中国”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