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精华】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008-04-18 08:51:29)
分类: 媒体精华
     【媒体精华】 <wbr>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中国国土资源报>>特约记者吴雁

            (原载2008年3月2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影象版)

 

1600多年前,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用他的生花妙笔,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令无数的后人神往不已,也让许多有桃花源般景色的地方争相命名为桃花源的原型。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也发现了一处桃花源。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载:“核其形,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四川省通志》亦记:“酉阳汉属武陵郡之迁陵地,渔郎所问之津,安之不在于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地理、路线、景物、历史、距离、环境等六个方面论证,认为这里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原型。

阳春三月,我带着摄像机器材来到319国道边的重庆酉阳县城城北寻访桃花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景区近万株桃花次第开放,八方游人纷纷走进这有“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之称的桃花源里观赏桃花,陶醉在大自然明媚的春光和景区优美的田园景色里。桃花源景区为邀请市民看桃花,精心准备了赏桃花、牵牛犁田、品桃花酒、学织土家织锦、看欢歌摆手、背土家新娘、听木叶情歌等一系列旅游文化节目。在踏青赏花的同时,让游人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体验酉阳这个民族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桃花源门口有一石灰岩溶洞,高、宽约30米。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哗哗的流入泉孔河。溪畔有一个四角木质小亭,传说是当年渔人问津之处,故名“问津亭”。仰视洞口高处,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三个大字。高达雄伟的石坊上,刻着著名诗人流沙河题写的“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和“无影无踪渔郎路志,有根有据陶令文章”两幅楹联。

站在洞外,但见幽洞通天,使人顿生“仿佛若有光”之感。溪至洞出,桃林夹岸,落英缤纷。穿过幽深的桃园古洞,眼前豁然开朗,别有天地。洞内土地平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四周为溶洞斗,多位悬崖峭壁,似与世外隔绝。自古因“蛮不出洞、汉不入境”,所以该景区沉睡了1600多年,无人问津。

明永利历七年,东阁大学士文安之来酉阳,在为酉阳宣慰使冉奇鐪的《拥翠轩诗集》作的“序”中写道:“酉富名胜,玉岑向余屈指别业,余游所及,得其二焉。一为大酉洞,洞可数百武,划一门,狂然天际,得平衍地数十亩,精舍在焉,有消息贯洞锲而出。余语玉岑,广植桃花万株,使春风绮丽之余,桃花逐水趁流,以待问津者。”可见大酉洞桃花源在明代已据规模,且为酉阳这个古州内之胜景。有诗云:“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渐渐残曼倩不来渔父去,道人闲依石栏杆”。

逆桃花溪入洞,洞内钟乳倒挂,千姿百态,好似观音坐莲、燃灯古佛、宫庭玉灯、银山雪海、飞禽走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洞中滴水如珠、叮咚有声,好似铜壶滴漏,在石钟和石鼓上轻叩,声音清脆悦耳,此乃洞中八景之一的“石鸣钟鼓”。洞中石壁时刻颇多,因年代久远,皆模糊难辨。惟洞尾左侧高处,古朴遒劲的“太古藏书”四个大字,清晰犹存。美丽神奇的“世外桃园”,还有桃涧流红,松峰耸翠,飞泉撒玉,机枳烟霞等洞中八景,真叫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洞内溪水淙淙,钟乳悬挂,水落珠肌.穿洞而过,则是一较完整的溶斗,岩壁高80米,溶斗盆地面积4公顷.底部有一条终年不枯的泉眼,崖壁上若干小溶洞中,亦有泉水飞泻.桃花溪汇泉而成,溪水穿大酉洞注入酉阳河.

在桃花源中,漫步于碧绿的田淘土路和弯曲的林中小路,避开了喧闹和嘈杂的市井人声,一种与自然贴近了的感觉油然而生.呼吸着山野吹来的阵阵清风,让你的心境趋于平和和旷达,一切入世的纠结和应酬、一切生活的烦恼和郁闷都因为这不事雕饰的景致和清风给拂去了.在这里,感觉自己就是“采菊东篱去,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

【媒体精华】 <wbr>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媒体精华】 <wbr>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媒体精华】 <wbr>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媒体精华】 <wbr>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媒体精华】 <wbr>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