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6/small/001qcyX9gy6Q3yr9qIn0f&690
传统过年,过年传统。
不论传统过年还是过年传统,越早的讲究就越多。
比如人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而过年送礼,传统习俗上至少就有七大忌讳;其中就有“布娃娃”。
为啥过年不能送人布娃娃呢?
说法是,因为“布娃娃在中国有小人的意涵;故传统观念认为,在家中久放布娃娃,容易招致邪灵侵扰,带给家庭祸害。”
其次不能送钟表。这个规则浅显易懂,毕竟这与“送终”是同音,送钟表等于诅咒,不吉利。
不能送鞋。因“鞋”与“邪”同音;过年送鞋(邪),还得了吗?
不能送伞。也是因为谐音——“伞”同“散”音。过年送“伞”(“散”),不说是当事人“分手”的意思吗,至少也是在咒别人“散”。
不能送带有“梨”或“李”字的水果(如梨,车厘子,李子等);这好理解,忌讳“离”嘛!
不能送蜡烛。因为古代这东西是用来祭祀亡灵的;过年不能用作喜庆的礼品,即使是红蜡烛或熏香用的蜡烛都不可以。
不能送石头(或石头类的东西)。传统观念中的“石头”,是个容易招惹邪灵的物品;因此就算这石头外观再好看,也不能乱送;更何况“石”与“死”谐音……
不论传统过年还是过年传统,越早的讲究就越多。
譬如2015年是羊年,那么屋里就不宜摆放牛的吉祥物和图画。
原因是由于十二地支里面丑未对冲,“丑”为十二生肖的牛,“未为”为十二生肖的羊;在羊年摆放牛的铜像和饰物或者挂有牛的图画,即是“冲克太岁”的意思。
又如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宜晚睡早起。除夕晚睡称之谓“守岁”,即“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古籍《风土记》)
且大年三十晚是过渡至新年的特殊日子,从民俗的角度来说,大年三十晚最宜在晚上11点以后睡觉,因为晚上11点,在干支五行学说里寓意是羊年的首个时辰,又是崭新一天的开始。另外,大年初一我们不宜睡懒觉,不然会导致整个年份都懒洋洋的,缺乏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至于“不宜哭泣”、“不宜说脏话”、“忌打破物品”等等,为的都是规避晦气,讨个新年的吉利。
如若不小心打碎了物件儿,都得赶紧来他个“移情”,连续声称“岁(碎)岁平安”抑或是“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
传统上的大年三十除夕之晚是个“忌人时”;讲究的是“阖家团圆”,出门再远也要顶风冒雪朝家赶,赶上那顿“团年饭”;故大年三十晚除了家人,一向忌讳“外人”掺和。
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不泼水,讲的是个“留住运气”“不破财”;这天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忌讳回娘家,实质意思一是“会把娘家吃穷”,一是“理应在婆家帮助接待料理很多拜年事宜”;这天早晨忌吃稀饭、荤食及药品,实质含义是忌讳“穷”、“病”、以及“敬神”;忌讳叫着他人的姓名催人起床,忌讳给还在睡觉的人拜年,都有规避晦气、注重吉利的意思。
大年初一开春吉祥,传统习俗在这天要避免不慎说出“破”、“死”、“病”、“输”、“败”等不吉利的字眼,也是为了祈福一年而规避晦气;尽量不动刀剪和针线,说的是一旦有差错,可能把财路剪断或招惹来“血光之灾”等噩运。
大年初二是“女婿日”(“迎婿日”),出嫁的女儿携夫同回娘家,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别都为“双数”(意味“双双和谐美满”),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故传统这天讲究在家休息不外出拜年。
大年初四“祭财神”。传说称这天“灶王爷”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出门。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在“驱赶”、“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全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流行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做饺子的时候还要故意将菜板剁得叮咚响,好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初六,是传统商店酒楼过完年正式开张营业日子,求的是“六六大顺”;故放鞭炮的阵仗,不亚于除夕。传说这一天商店酒楼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六六大顺”。
初六还是传统上的“马日”,从这一天起,人们才真正又重新开始工作;同时,它还是“清水祖师”的祭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据说,初七这天要是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要是阴雨,则表示“疾病瘟疫生”;故传统上又称“七煞日”;许多事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是避免远行。
大年初八是“谷日”,也就是“谷子(粮食)”的生日,说是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它还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
因为大年初八开始“过年”算是告一段落,所以称为“初八完全”。这天也是祭拜“星君”的日子,晚上,无论人们有没有去庙里祭拜星君,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在桌上、厨房、门槛各放一盞“金灯”,含避除不祥之意。
在祭星结束之后全家聚在一起吃饭。
同时大年初八也有个挺特別的活动——“放生”。
如此传统习俗,是古人表现得对自然万物和谐的的尊重,也表达希望世间万物都能兴旺发达的期许。
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人们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大年初十是“石头”(估摸是“纪念石器时代”?)的生日;有的地方,前夜人们会将一只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大年十一是“子婿日”;即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在初十吃了一天后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据说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要吃元宵、汤圆;讲究的是“团团圆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