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考察印象

标签:
杂谈 |
前些日子赴华东一带学习考察。
第一站:杭州萧山区瓜沥镇航民村。
1979年,航民村以6万元起家创办村办企业,经过30年的努力,现已发展为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最大的村级上市企业集团,形成了以纺丝、印染、纺织、热电、建材、冶炼、饰品等行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工业体系;以宾馆、商场、金融和房地产为特征的第三产业布局;以集约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的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2008年,实现销售产值50.48亿元、利润2.25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02亿元;职工人均收入21145元,村民人均收入21000元。
走进村子,其实完全没有村庄的那种感觉,不像圩镇,也不像城市,但车水马龙。特别是空气,污浊,灰蒙蒙的一片。想想也是,它们的支柱产业就是以高污染产业为主。虽然村民都住上了别墅,但却生活在这种空气环境中不知是否感到幸福。
大路边上,四星级的航民宾馆倒是很显目和气派。
第二站:江阴市华西村
我想,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华西村,因为因富裕而闻名。
华西村于1961年建村,最初只有0.96平方公里80户1500人口的村子。从2001年起,华西村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心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一是经济由华西村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村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村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也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到3万多人。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被国内外各界人士赞誉为“天下第一村”。2004年,华西村的人均工资收入就已达到12.26万元,现每户村民的存款最低都达100万。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宽敞漂亮的别墅。
一排排漂亮的村民别墅。
华西村书记吴仁宝的经典语录。
华西村代表性建筑“黄金塔”。
第三站:苏州吴中区木渎镇天平村
木渎镇被称为“吴中第一镇”,天平村就隶属于木渎镇。该村所辖面积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978人,村民总户数1354户,外来暂住人口就达2万多人。与其说是个村不如说是个小城市,村子方圆全是街道商场。天平村早在1997年就全面实施了农村经济体质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小区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全村拥有初具规模的工业小区8个,引进民营企业160余家,拥有厂房面积17万平方米。2008年村级总资产达33220万元,合作社股民人均分配红利1800元。
木渎古镇牌坊。
名闻遐迩的有“江南名校”之称的国家级示范高中“木渎高级中学”。
第四站:上海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
95年时,“效益低下、经济贫乏、债务缠身,困境难以摆脱”还是九星村的真实写照,但正是村委书记吴恩福给村子定下“外三产、内工业”的发展思路,外围借助城郊结合部的交通优势,兴办第三产业,而在村子里搞一些小工业。还有“三场一路”:大型停车场、农贸市场、养鸭场和虹莘路一条街。一年半时间,一下子就赚了1500万。从此开始走上了富裕发展道路。
九星村历经十年的风雨拼搏,开拓奋进,创办了华东最大的综合市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村办综合批发市场----上海九星综合市场。被誉为“中国市场第一村”。如今,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入驻6500多家全国各地商户,汇集五金、陶瓷、灯饰、家具、窗帘、茶叶、酒店用品、艺术玻璃等23大类专业商品区,95大类商品,300多种品牌,上万个品种。2008年全村可支配收入56586万元,实现净利润22767万元,上交税收1780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3万元。
九星市场成了全国人们来参观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