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讲完了睡前故事,互道晚安,女儿上床睡觉.从小她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睡前需要我陪,有时候只要一小会,有时候要等她睡着了才能离开.我没仔细去想过这样好不好,只是惯性地去做.女儿刚躺下就对我说:妈妈,我自己睡,你不用陪了.我再次和她确认,她仍是肯定地回答,我就安心地走开.在电脑前坐下,听到她轻声叫我,跑过去她又告诉我:妈妈,我想你陪的.
记忆中,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是一次两次:
有一天她告诉我要吃糖,因为快吃饭了我没答应她的要求.饭后,我主动问她还想吃吗,她非常用力地摇摇头,但等我打算把糖收起来的时候,她又按着我的手说其实想吃;
那一次带她去妹妹家玩,小外甥才满月非常可爱,女儿很希望抱抱他.我担心她抱不好会摔着他,开始就没同意.后来见她那副渴望的模样,就叫女儿坐在床上抱,这一次她生气地说:我不抱,我才不要抱.事后她承认,她其实很想抱一抱的.
还有一回我错怪了她,以为是她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后来才知道是家里的小狗所为),狠狠地训了她一顿.她哭得好不伤心,明白真相后我向她道谦,她很委屈地说:坏妈妈,我永远不原谅你,不喜欢你.没多久,她又来到我面前说:妈妈,我原谅你的,我喜欢你.
......
孩子,如此这般的"口是心非",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孩子内心的矛盾纠结
面对任何一件事情,孩子的心里也存在属于自己的衡量标准,以他的判断同样明白这件事情,自己做的是对是错,在得与失之间他比较难以割舍,比较他只是一个孩子.于是,尽管他知道应该回答是或者不是,但内心的矛盾纠结心理,促使他用相反的词语在口头上表达出来.
原因二: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关心
孩子也许会用说反话的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正面回答或许会得到认可,但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只是一带而过罢了.而相反的话语,甚至反复重复,也许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否定的回答,还能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关心,对他妥协甚至最后赞同.
原因三:发泄不满情绪和耍一下小性子
当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无论这个要求是否合理,他都会有一种受挫感,心里的不满情绪便需要得到发泻.他会选择一种反语的方式来达到.所以,有些孩子会大哭大闹,会耍赖皮,特别是别人越是哄他越是来劲,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