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多么希望,我写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着柔软心的味道,我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如莲花的花瓣,温柔而伸展。
因为我深信,一个作家的写字时,他画下的每一道线都有他人格的介入。
二
日本曹洞宗的开宗祖师道元禅师,传说他航海到中国来求禅,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只得到一颗柔软心。
这是令人动容的故事,许多人认为道元禅师到中国求柔软心,并把柔软心带回日本。其实不然,柔软心是道元禅师本具的,甚至是人人本具的,只是,道元若不经过万里波涛,不到中国求禅,他本具的柔软心就得不到开发。
柔软心不从外得,但有时由外在得到启发。
三
学禅的人若无柔软心,禅就只是一种哲学,与存在主义无异。
柔软心并不是和稀泥一样的泥巴,柔软心是有着包容的见地,它超越一切、包容一切。
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
四
有人问我:“为什么草木无心,也能自然地生长、开花、结果,有心的人反而不能那么无忧地过日子?”
我反问道:“你非草木,怎么知道草木是无心的呢?你说人有心,人的心又在哪里呢?假若草木真是无心,人如果达到无心的境界,当然可以无忧地过日子。”
“凡夫”的“凡”字就是中间多了一颗心,刚强难化的心与柔软温和的心并无别异。
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地相见。
五
追鹿的猎师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海的。
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见到真实的山水,有如眼中只有名利权位的人,永远见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
要见山,柔软心要伟岸如山;要见海,柔软心要广大若海。
因为柔软,所以能包容一切,涵摄一切。
六
人在遇到人生的大疑、大乱、大苦、大难时,若未被击倒,自然会在其中超越而得到“定”,因定而得到清明,由清明而能柔软。
在柔软中,人可以和谐、单纯,进而达致意识的统一。
野狐禅、口头禅,最缺乏的就是柔软心,有柔软心的禅者不会起差别,不会贬抑静土,或密宗,或一切宗派,乃至一切众生。
七
有欲念,就有火气;有火气,就有烦恼。
柔软心使欲念的火气温和,甚至消散,当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从烦恼到菩提的开关,就是柔软心。
八
佛陀教我们度化众生,并没有教我们苛求众生。我们要度化众生应在心中对众生没有一丝丝苛求,只有随顺。众生若可以被苛求,就不会沦为众生了。
随顺,就是处在充满仇恨的人当中,也不怀丝毫恨意。
随顺,就是随着充满黑暗的世界转动,自已还是一盏灯。
随顺,就是看任何一个众生受苦,就有如自己受苦一般。
随顺,是柔软心的实践,也是柔软心点燃的香。
一直以来,很喜欢林清玄的散文。这篇《柔软心》选自《心的菩提》.
林清玄,台湾著名的十大才子之一,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林青玄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他相信人生的轮回和转世,为传说中历经几世不变的人间情义而动容。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总是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那些卑微的小人物的身上或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些许小事里徜徉着,在看似平凡的背景里用最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的笔触轻轻触动着每个人内心里尘封已久的那份真情和感觉。使读者往往都是在由浅及深到最后被深深打动的状态下走入他细心为你营造的场景中去,或温馨,或感人至深,让你回味无穷,其笔调充满了佛学气质和东方智慧,看似轻快随意、却不乏婉约真挚的艺术作风,朴实简单却蕴涵禅机哲理。
林青玄有部《清音五弦》,书中精选了《平安如意》、《莲花香片》、《欢喜自在》三部散文集中的36篇佳作,以及《烦恼平息》、《身心安顿》两部演讲集中的精彩专题,值得一读。
林清玄的作品不是在告诉你该怎么生活,他只是在启示你的生活态度。乡土是一个人的根,所以,他的作品中灌注的更多的是一种乡土情怀。他曾谈到自己写作目的是:“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乡土是一个超脱世俗界限的纯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随处都能拾取自己的本真,从而领悟生命的更高体验,心如止水。促让你顿悟生活的美好,花儿就盛开在你我的身旁。
《柔软心》让我感到恬静、舒适、温暖。犹如清泉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在嘈杂的一天过后沉淀难得的安静、感动。珍惜这种温柔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