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静的孩子,怎么做才能不伤害他们?---教师篇

(2011-11-30 06:17:26)
标签:

樱桃

教育心理学

英国小学

交际恐惧

系统脱敏法

社交内向型

社交不合群

分类: 樱桃儿童教育心理学

一个家长咨询:樱桃老师,您懂得教育心理学,想请教您:我家姑娘在学校课堂上不敢发言,在外面可以说话的,而且不受拘束,我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自我征服。这个家长的留言激起我很多想说的话,在课堂上不敢发言,在外面不受拘束说很多话,我想很多孩子都属于这个情况,樱桃的两个宝贝女儿也这样,作为父母,对于课堂的情况我们无能为力,只能祈祷孩子碰到一个好的老师,因为这种情况,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们的老师,这篇文章是我在教师培训的一篇论文,同时我参加了很多次教师协会举办的各种讲座培训,也从中学到不少的教学理念,有时候很感叹:孩子碰到好的老师,终身受益啊!

 

我相信所有的老师在进入教师队伍这个行业的时候都抱着一颗要帮助孩子爱孩子的心。然而,不得不说,除了家长,一些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我们的孩子!大部分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老师总说他们的孩子刚进校时是如何可爱,如何开心,求知欲非常强烈,相反的,每次碰到一些高年级或中学老师,他们总抱怨现如今的孩子有多恐怖,多么目中无人,冷漠,不愿学习。虽然,很多社会现状,如电视网络媒体,同学之间的压力都造成这些状况,但作为老师,或多或少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


很多调查表明,老师无意中在很多方面可能会伤到孩子,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伤害到那些所谓的安静的孩子?我记得去年我参加教师协会会议的时候,一个多年研究老师与学生关系的专家说,对于安静的孩子,在她做过的调查中发现两个主要的问题: 1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属于安静的孩子2 一些老师还在按常规方法,努力想去帮助这些安静的孩子,事实上他们的这种努力和帮助已经伤害到孩子了

 

但这些老师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伤害了孩子,这说明他们对于这些安静的孩子的态度可能属于习惯性思维,并不是针对孩子个人。对于老师是如何帮助这些在课堂上安静的孩子的调查,这个专家发现,老师们最常见的回答是:给这些孩子更多讲话的机会! 这个方法表面上对某些孩子有益,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情况会变的更糟,因为并不是所有安静的孩子都一样!

 

所有安静的孩子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很安静!除此之外,他们就是独立的个体,如果我们真心要去帮助这些孩子,那么我们必须先搞清楚这些孩子为什么安静,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安静?他们什么时候需要帮助?一般来说,安静的孩子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        智力技能问题:

很多调查显示比起那些表达能力强,在班上活跃的孩子,老师容易把那些安静的孩子想当然地看成是智力技能水平较低, 这是常规性的偏见!象其他常规偏见一样,它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但远远不能证明整体的实际情况。虽然安静和智力水平之间不存在普遍性的关联,但有些平时在家很喜欢叽叽喳喳的孩子,进校以后忽然变得越来越安静,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成绩和同伴比起来差一大截,那么如果本来很喜欢在同学面前朗读课文,在意识到自己的成绩比别的孩子差就再也不愿意在班上表现出来的孩子,有这种想法就很正常了。尽管如此,这种情况在孩子中忽然变的不爱讲话的比例还是很小部分的。别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叽叽喳喳而不知所云的人!

 

·        交流能力问题

有些孩子交流能力欠缺,他们中有一部分孩子因为语言能力与同龄孩子相比发展较迟,或社交能力较弱,很多孩子在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皮亚杰的孩子心理发展理论4个阶段的第二阶段2-7岁)非常健谈,可到了成年时期却越来越沉默,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交流能力缺陷非常敏感,自信不足,这个问题如果不克服,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樱桃在现实中碰到很多这样例子,下回详述!)

·        社交内向型性格

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喜欢独处,性格内向跟孩子的个性有很大关系,一般在学前年龄开始形成并伴随到孩子长大成人。性格内向的人,如果他们想的话,他们交流起来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更喜欢选择保持沉默!(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安静的孩子其实是属于这种情况的!---个性问题,为什么非的强加改变?

 

·        社交不合群问题

有些年轻孩子,尤其是他们进入初中或高中阶段学习时,容易和社会及他们人生价值和生活目标产生隔离、不合群的现象。他们在班上很有可能一直保持沉默,有些学生干脆旷课!这是因为他们感觉不到交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些孩子是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

 

·        文化差异问题

这点在国外比较明显,一个孩子如果是班上的少数民族,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变的非常沉默。这样的孩子如果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也如此沉默寡言,这样的情况对孩子社交方面的发展非常不利。或半路转学的孩子都可以列入这个行列。

 

·        交际恐惧心理问题

交际恐惧心理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的真实或者预期交际产生的恐惧或者焦虑程度,孩子中每5人就有一个人可能经历交际恐惧,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历所有的社交情形恐惧,有些孩子可能只有在某个特别的社交情形中产生恐惧心里,类似教室这样的环境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心里。象这样对某个环境产生恐惧心里的人就会选择沉默或者就拒绝和这样的环境接触。

 

·        社交低自尊问题

一些年轻人,尤其在青春期,感觉他们和别人相比能力远远不足,原因可能有以上中的某一点因素或好几点因素的综合。这些孩子就很自然地认为自己害羞,然后在大部分社交场合都喜欢保持沉默。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供帮助呢?


要帮助这些安静的孩子第一步就必须要找出孩子为什么会安静? 文化差异这点是最容易识别,交际恐惧也比较容易看出,部分智力技能问题也容易诊断,有些就很难分清。社交内向和社交不合群如果没有经过正规的个性测试很难断定, 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老师也就很难对症下药。对于那些自尊低的孩子,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互相信任的话,那么私下里的谈话也比较容易看出孩子是否对自己不满意,缺乏自信。假如我们能够判断导致孩子安静的某个因素和一些因素,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做才能帮助他们。

 

·        智力技能问题的解决办法

能够帮助技能不足的孩子最直接最明显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加入这样的训练课程,在英国学校,如果是对语言发展有障碍的孩子,只要有学校报给相关部门,就会派语言治疗专家到各个学校对这些孩子进行定期训练和治疗,效果很显著。那些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老师,尽管他们满腔热情,但也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对孩子造成更深的伤害!现在英国学校的老师普遍没有经过更多的训练来引导那些孩子,所以有些学校会邀请一些语言学专家进校进行讲座,争取让老师更有效地帮助孩子,但也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咨询。所以很多语言专家的观点是如果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请不要按自己认为对的想法来帮助孩子,因为这样很大可能对孩子影响更大。

 

·        社交内向型性格的解决方法

大部分内向型的孩子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可对于外向型的人就会觉得那是个问题了,对于老师尤其要注意千万别在班上对这些孩子造成困扰,更不能奢望去改变孩子的个性,老师不但不够资格介入本该是心理学领域专业的操作,因为如果操作不当,他们可能会因此培养出一些非常敌意的年轻人。所以,答案就是:对于内向型的孩子,请不要随便提供自认为是对的帮助---如果不会,那还不如不做!

 

·        社交不合群问题的解决办法

老师要想在课堂上改变那些社交不合群的孩子几乎不可能,我们需要介入专业的帮助。但,就算专业的帮助也未必保证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社交不合群的年轻人很有可能因此变成反社会者。 那些充满爱心但不专业的老师很可能因为他们不恰当的帮助而加快这些孩子变成反社会者!所以,对于这些孩子,答案是:不要轻举妄动!他们绝对需要帮助,但做为不是专业的普通教师,我们无法解决!

 

·        文化差异问题的解决办法

比起其他问题,对于这一类的孩子,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的步骤来帮助他们,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对中国课堂比较不适用,但对于英国课堂,这个非常普遍。最重要就是告诉班上的孩子,我们必须接受别的种族的一些习惯和做法,大家都是平等的。

 

·        交际恐惧心理的解决办法

那些有比较严重的交际恐惧心理的孩子我们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对于老师来说最有效也不需要太多的专业培训就能做好的就是: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系统脱敏法, 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英国一些儿童心理专家呼吁每个学校都能够引进这个课程,对老师进行适当的培训,否则就不能强求老师有效帮助这些社交恐惧的孩子。给这种类型的安静孩子提供课堂更多的讲话机会或提供社交课程培训都可能对这些孩子造成更大的困扰和恐惧,只有在孩子排除了恐惧和焦虑心理,这两种方法才能起作用!

 

同时我们必须要认清,有些安静的孩子,他们想保持安静的理由可能不止一个,最普遍的情形是社交恐惧和技能不足两者的结合导致这些孩子越来越安静,如果不及时提供有效的帮助,这些孩子很有可能发展成自尊心低下,然后给自己帖上害羞的标签!对于这样的孩子,一定要先排除他们的社交恐惧心理,然后再提供必要的适当的培训,两者缺一效果都会不理想。

老师:请不要伤害孩子

要想有效地帮助这些安静的孩子,老师必须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知识来帮助他们,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帮不了,但至少得做到不去伤害他们。因为无意的伤害很有可能造成孩子更加安静,也可能因此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绩!

 

要做到避免伤害安静的孩子,老师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        创造一个交流自由宽松的教室环境

如果在一个和其他孩子或老师的交流是很随意很自由的环境,很多孩子,就连安静的孩子也更愿意加入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宽松的教室环境应该包括一些生活上的对话聊天,而不是整天围绕着要好好学习,如何提高成绩或上课注意听讲这些说教类形式主义的谈话,老师可以和孩子谈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动画片,旅游,饮食,周末活动等。在班级里创造这样谈笑风生的环境,就算那些安静的孩子也很愿意加入我们的谈话(樱桃经验之谈)!还有一点老师必须时刻铭记不要对孩子进行交流惩罚,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对那些上课强答或爱讲话的孩子进行惩罚,如不允许再举手,不允许说话等惩罚行为!当然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对课堂造成了干扰,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对于这种孩子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私下和孩子解决,方法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某种惩罚时,老师一定要跟孩子们说某个学生是因为干扰课堂次序被惩罚而并非他们积极回答这一个现象!老师非常愿意看到大家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交流,但这些必须要在不干扰课堂次序的前提下。否则,那些安静的孩子,特别是有社交恐惧症的孩子会将一切看在眼里,错以为其他孩子是因为过度交流而受惩罚,那么最安全最不会被老师惩罚的做法就是一直保持沉默!


鼓励,而并非强求口头表演,如show and tell

在课堂上采用口头表演是个很有效且重要的策略,对一些孩子很有价值和帮助,但对另一些孩子可能未必产生任何作用,强迫那些有社交恐惧,文化差异或能力不足的孩子进行课堂口头表演就有害无益!这将使得这些孩子更加恐惧从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老师可以鼓励安静的孩子参加些口头活动,但千万别强迫他们(在做之前首先获得该同学的同意,告诉他一旦孩子确信自己准备好了才开始参加,我们可以等他!这么一说孩子就会对老师更加信任,更加有安全感!)

 

提供口头表演的其他代替方式

孩子们不总需要通过口头来表达学习成果,老师应该创造其他的方式来让孩子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如果可以,允许孩子可以使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我记得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经常叫一些孩子起来朗读课文,读的好的孩子老师那个使劲表扬啊,那些孩子就更有自信更得意洋洋!这常使那些比较安静的孩子处在一个不利的位置,可老师又不能提供其他的方式来测评孩子的阅读能力。这将影响孩子在其他学习方面的发挥。

 

避免让孩子坐在高互动位置

教室中有高,中和低互动区域,离老师课桌最近和中间区域是互动率最高的区域,最低的是课堂两边和靠后的区域,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老师将孩子的座位安排在边上或后面,有些家长甚至给老师送礼以求得老师给孩子坐在前排或中间位置,其实,对于喜安静的孩子,很有可能造成伤害的是老师强迫孩子坐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或中间位置,美名其曰:给孩子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开口说话! 因为坐中间位置的孩子容易引起大家更多的关注, 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尽想着如何逃避老师的眼神交流以至于不被叫起来回答问题,因此就不能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在英国学校里,孩子们有权利选择坐在哪个位置,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避免分等参与度

作为老师,我们要鼓励引导孩子参与班级活动,但必须严格杜绝惩罚那些参与度不积极的孩子,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仔细观察仔细听讲的孩子学习效果很有可能超过那些只顾着说话的学生!那些将参与度进行等级分化不仅挫伤了本来就害怕交际的孩子,同时也过度奖赏那些滔滔不绝的孩子!所以,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评估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知识掌握的多少,而不是他们说话的多少!

总而言之,那些所谓的安静的孩子,我们能够提供帮助,至少我们必须做到不在伤口上撒盐! 记得当初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我情不自禁骂了句粗话:NND,做一个老师真不容易啊!我曾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学生对自己的女儿也犯了不少的错误,自以为是,想当然地认为在帮助学生和女儿,殊不知那样的帮助对他们无济于事甚至帮倒忙!但愿更多的老师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要再给孩子们造成困扰,造成伤害!

 

至于父母如何帮助,且听以后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