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永嘉四灵之一,宋太祖七世孙。其族宋室南渡,他的父亲落脚在永嘉(今温州市)。天高地厚,诗人降生于1170年。
赵师秀的第一代表作《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被后世的人们所喜爱、称道不已,特别是近些年这首诗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后,更是广为流传。
赵师秀约客约的是谁?在这样一个雨季的夜晚,约人来家对弈下棋,又苦等至夜半,必是密友交情匪浅,且居住地相近。想来诗人第二天便略带怒气地呈诗这'约客',诗人好友定然也是诗人,必有回诗。依此思路,结合其它史料,找到了答案,赵师秀约的是好兄弟--四灵中的另一位诗人徐玑。
先说《约客》成诗的背景,时间地点。赵师秀的父辈,当年在永嘉(今温州市)是非常强势的。他的祖父赵子游1162年去世,他家挖走官府立在温州城华盖山蒙泉边的观音刻像石碑,反面刻上赵子游的墓志铭,移石潘桥鲤鱼山麓其墓前。这样家庭出身的赵师秀,极清傲,二十岁特招入第后,去外地任九品,他极不耐烦。诗《秋日偶书》中曰:官事何曾晓,闲名苦要签。大书公吏恐,直语众人嫌。外地同人送别他的诗《赵紫芝运干》有句:陋室与高门,东西互接畛。相聚虽不稠,相别殊难忍。可知赵师秀与上司、同人的关系都不甚融洽,《约客》诗决非作于他29岁前在南京一带做小官时。
赵师秀把祖、父辈刻骨铬心的复国食邑情结演化成浓浓的思乡归乡情绪,且时时流露。江西人刘正之的《送别赵紫芝》诗句:万事不如归愁,万事不如归去好,石田茅屋生春草。正是赵师秀的心绪写照。家乡永嘉有他的诗友好兄弟--徐照、徐玑、翁卷,四人投契相合到字号里都含个灵字。回乡心安,在家乡赵师秀好诗叠出。
1198年,赵师秀上元主簿三年官满返乡,闲居在城南汇昌湖附近。这一年,大他八岁的徐玑也从福建官期满归里,住汇昌湖附近。徐玑的老师叶适也在这一年被罢职返乡,他1195年便卜居汇昌湖边。叶适是永嘉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实践者,他在近郊置有许多田产,生计无忧。这时期,叶适与四灵及学生门人聚在一起,吟诗作赋棋盘论道把盏言欢,不亦快哉。叶适和徐玑都是围棋爱好者,从叶适悼徐玑的诗句:近局棋频赌,邻篘酒屡歌,谁云秘此乐,抛掷与流梭。可知徐玑棋艺不错,经常陪老师下棋。翁卷悼徐玑的诗句中也提到:无复乘闲屐,观棋访衲衣。赵师秀会下棋但并非好爱者,他后期客居杭州时,好友葛天明简赵紫芝诗中道:囊因诗句重,分与酒杯轻。所好煎茶外,烧香过一生。
当年,四灵中徐照住山中,离汇昌湖远,翁卷住在松台山,也距离一段路。住在汇昌湖附近好棋的有陈谦和薜师石,陈谦长赵师秀26岁,常和叶适下棋。而薜师石小赵师秀8岁,是四灵的粉丝。附近还有个蒋德瞻,是个喜道好琴之人。
如此看来,那个初夏的雨夜,赵师秀约的是徐玑,约徐玑陪他练棋。这诗有两个题目,宋诗纪事里这诗的题是绝句,而赵师秀的清苑斋诗集里,这诗的题则是约客。最初的题便是绝句,是不是刻意带点要断交的意味?不过,就算是,也只是赵师秀向哥们表达一时的不满而已。
在徐玑的诗集里找到一首诗,赠赵师秀:
游宦归来隔几春,清赢还是旧时身。
养成心性方能静,化得妻儿不说贫。
竹长新阴深似洞,梅添怪相老于人。
亦知曾见高人了,近作文章气力匀。
这诗不是夸赵师秀文章妙,而是气力匀。不气急败坏,正是约客诗的特点,而养成心性方能静--并不是只有学围棋能静心。四灵的诗特征是贴着生活写,这是他们有别于江西诗派文学史上占据一页的原因。徐玑诗中的竹长新阴不正是黄梅时节初夏时吗?再来看赵师秀的答徐灵渊:
弊庐补葺虽劳力,且得幽闲住此身。
旧友误称吟笔长,诸亲争笑罢官贫。
近檐竹密妨巢雀,当户花疏见路人。
所虑久晴田事废,今闻高下雨皆匀。
赵师秀的住宅,据他自己及徐照诗中的描述,是有鱼池,种有花卉、竹子的楼房。第一句诗又叫穷,难道赵师秀要向好友借钱修房?其意思是我草庐寒门(不似你老师叶适家的湖墅,所以我约你你失约)。近檐竹密妨巢雀,当户花疏见路人。是对徐玑的:竹长新阴深似洞,梅添怪相老于人。用赵宅的物像入诗。而最后两句,转折的奇怪,应是语含双关,很巧妙。表面上说田事,但也可以这么理解(下雨天你不是也和老师下棋分高下吗)。
所虑久晴田事废,今闻高下雨皆匀。也不知诗人是否真虑过真闻过,但框定了成诗时间就是春夏稻麦生长之季。
《约客》诗里的青草池塘,即赵师秀永嘉(今温州市)南门外南浦住所园里的鱼池。徐玑任龙溪(今福建漳州)县丞时,赵师秀赠他的二首诗,都提到了那口池塘:
一.寄徐丞
病不窥园经一月,更无人迹损青苔。
池禽引子衡鱼去,野蔓开花上竹来。
亦欲鬓毛休似雪,争如丹汞只为灰。
秋风昨夜吹寒雨,有梦南游到海回。
二.寄徐县丞
自尔为官去,吾扉亦返关。
池成逢夜雨,篱坏出秋山。
岁事登禾稼,朝纲去草菅。
题书寄漳水,专俟好诗还。
赵师秀和徐玑兄弟感情深厚,徐玑去世,赵师秀连写5首哭徐玑,其中有句: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情真意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