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夏承焘日记里的一段师生恋
(2017-03-24 13:18:09)
温州籍词学大师夏承焘(1900—1986),其天风阁学词日记竖排多文言且夹杂着繁体字,读来略费神。一日,见一句:中年以后不偷情,乃为大器晚成。定睛一看,原来不是偷情而是偷惰二字。人笑曰:你心里有什么,就看到什么。呵,道者见道,词者见词。道、词之外,我果真在书里窥见得一个情字,窥见到夏承焘与一位女学生别样的情怀情愫。
夏承焘1947年8月7日记:夕,与天五谈龙泉旧事,幸免殒越,得一忍字力。夏先生所说的龙泉旧事,发生在1943年。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英对日宣战,日军占领了上海租界。原搬迁到上海租界复课的之江大学再一次停课,在之江大学国文系任教的夏承焘也再一次避寇,携妻回到温州。42年11月,夏承焘孤身一人应邀去内迁到龙泉山区的浙大分校任国文系教授。
夏承焘在龙泉与同事相处极融洽,亦深得学生爱戴。冬末岁寒,龙泉坊下山里的梅花开了,1943年2月7日正月初三,师范国文系女生施亚西送来几枝梅花。
施亚西1923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时年21岁。其父施伯侯曾在北京大学读书,后回南方在沪杭各地中学任教。施亚西长相清秀诗画俱佳,她在金华读中学时,曾和同学自发地组织起来,到火车站去迎接淞沪会战的伤员,去医院慰问伤员,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场宛若文艺片里的镜头,在夏承焘的日记里铺展。
夏承焘住的竹楼名曰风雨龙吟楼,楼在数十高松之间,南面山如列屏,视野明旷。旁边有医务室、女生宿舍。施亚西每天经过风雨龙吟楼去一里外的教室上课,她隔三差五独自到夏先生的教员宿舍久坐。有时夏先生为亚西讲课,有时亚西为夏先生读书;有时夏先生为亚西写字,有时亚西求教恋爱问题。
虽然龙泉山里生活清苦,山外战火纷纷,而学校又时常拖欠薪水。但“春来坊下,万绿围人,晚山如画,念往年居上海之生活,无殊天壤。午后亚西来问词。”夏承焘对眼前的生活很满意。
暑假夏承焘回温州,施亚西托同学带去长函示两词,又寄了封问候函赠画。夏承焘1943年8月17日记:夜在公园,与天五谈在龙泉讲学兴趣,多自诧语,非天五不敢发也。
第二学期返回龙泉,夏承焘做了首:
风入松 示诸从游
番番风雨过林亭,乍可赏新晴。此身分作吟人老,听高枝、已有啼莺。起谱玉笙新曲,为君吹作飞声。
松窗午梦忽然惊,鸟语费叮咛。东风桃杏多恩怨,有垂杨、千缕柔情。动我故山幽兴,眼前春水方生。
施亚西当即和了一首:
风入松 听松
乍闻清籁下诸天,仿佛出鸣弦。又疑海水东流去,细听来,都在松颠。回首忽然飞杳,不知落在谁边。
化身便欲逐云烟,随韵共回旋。待招云外吹笙侣,跨鸾凤,流转千山。谱就丹心一曲,随风播向人间。
夏承焘与施亚西因词越走越近,松间圆月值万金,两人在冬季的松树下一起赏月。几个同事邀夏承焘进城取醉,他带上亚西同行,还尽兴地喝了一斤酒。当晚他与曾是他助教的任铭善久谈,同事徐声越对他也有议论。
夏承焘遂自省:今年四十五矣,来日无多,不可不努力为人。自惟涉世三十年,未失脚为小人之归,以能兢兢以此自克其妄念。其时,有妻室的学校负责人路季讷不惧人言与一女护士热恋,任铭善对此很反感。
此后,夏承焘有意地避着施亚西。一日,亚西和一女生同来,说夏先生你怎么走路那么快,“亟亟如逋亡”,后面有追兵啊。
有一天,夏承焘在松坪边遇见亚西,两人久谈。施亚西回宿舍取日记给夏先生看,说遇到夏先生乃见智慧之光,能化小我而为大我。说她给父亲也写了信,将来立身为人,不能忘记夏承焘和任铭善的教导。原来任铭善曾找施亚西谈过话。
1944年6月,学期结束,施亚西将毕业,夏承焘也打算告别龙泉浙大。6月11月晚他携行李下船,寒月入舱,不能成眠。临别时施亚西向他索词,夏承焘吟了半阕未完成。沧波渺然,回顾城郭,夏承焘心里无限留恋。
夏承焘回乡后在乐清雁荡师范学校任教。1945年1月17日,他收到施亚西的一封信,有星夜怀他在灵岩一诗,还有一首晚归。
施亚西1945年在绍兴舜阳中学教书时认识了杜其执,解放后夫妇定居上海,她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编辑书籍,取斋名梦松风阁。1991年,夏承焘去世5年后,施亚西诵读夏承焘的手迹,回忆往事,步原韵写了首蝶恋花:曾记松间和影舞。醉眄东篱,摇曳开无数,蔼蔼白云何处出?教人长忆钱塘路。夏承焘在施亚西的心里词里永远地飘逸完美。
松间数语风吹去,明日寻来尽是诗。夏承焘这词句如同谶语。现今世界,不再有夏承焘这样的师儒了。
http://s9/mw690/001qbQClzy79KGNobWM78&690
施亚西的画作
http://s3/mw690/001qbQClzy79KGTQRZ832&690
施亚西的照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