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著名版画家向思楼黑白木刻版画艺术
                                                                                    
黄毅敏
 
 莞城美术馆门前的大海报(这图来自向思楼老师的博客,本文其他图片均是毅敏所拍) 
 
 
 
孩子放假回来,我对她说我们要去看看向思楼画家的版画,你知道吗,我去莞美那么多回,唯他的画最让我震撼,很值得去的。当时我还不知道画展已经到了最后一天。因为期末工作忙碌,加上右手开始抗议,连打字写字都不舒服了。我连跑了几回医院,加上脑袋里直想着去哈尔滨,我甚至把20号当成了21号,还对孩子说我们早上去看了画展下午就去广州,第二天一早就可以直奔黑龙江了。孩子说那会很累的,时间也匆忙。但是不怕,因为这画真值得去看,一定要去看的。只是20日一早,林柏松老师一个及时电话,把我的疯狂之旅打消了。是的,我有时会头脑发热,想法简单。当然我也不是完全烧坏了脑袋。我忽然想去看望他,为圆我几年前落下的一个心愿。老师一番父爱般的建议与强硬的语气让我无条件地接受了,我好感激他,身体很不舒服的他还为我这弱不禁风的傻丫头担心,给我打了那么长时间的电话,倒让我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了。所以我更也没留意画展的最后展出日期。如果不是向老师在19日的回复里说,明天下午要撤展了。我还真不知道,当时看到还真吓了一跳,几乎错过了最后的展出期。我也赶紧抓住最后一天带我孩子去感受艺术的熏陶,更多的是因为这次的作品能震撼人的心灵,我怎么能让她错过哟。
                              
     
     
     
     
     
 一
 感动孩子的两位母亲

宝贝慧瑜在向思楼老师杰作《母亲》前留影(因为用了闪光灯,让画变得刺眼了)

   
 孩子特喜欢这画,认为人物的形象与表情刻画得特细腻。她说母亲脸上那种沧桑感,那透出慈祥与温暖的眼神,是人感觉特别温暖。每一道皱纹里都像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整个画面蕴含的韵味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

     我把细部做个大特写拍下来。我惊讶木刻可以把人物的神态刻得如此深刻,脸上的皮肤刻得如此有弹性,还有那脸部细细的皱纹,可触可摸。头上的缕缕发丝,白雪般的颜色,轻轻扬起的感觉,刻画得如此逼真。真的,我无法不震动,不感觉震撼,我似乎觉得《父亲》因是油画画起来也许比她容易些,这是木刻呀,用一刀刀刻出来的,更比他技高一筹。当然我不是有意去评论两个画家的作品,各有特色与时代的震撼感。只是这是当时的感觉。而且于我感觉,能刻出来还不一定能拓印得好,你看那深浅浓淡,柔和与坚硬,各种笔触的表达,都是很考技巧的。没有一番功力是拓不到这效果的,比裱画难得多呢!
 
   
 
  
   
一幅好的作品来源于画家自身对艺术、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与领悟,不是为画而画,为刻而刻的。我们之所以见到一些画展有大同小异感,让人感觉蛮不爽的,更有趣的是我七十多岁的恩师不知在哪看了画展回来,直呼没意思,“怎么会是这样的?”我听着直笑:“当今这些人多得很,因为会画两笔,充其量只是掌握画画的技巧,便已可以吹嘘什么画家,什么专家,什么大家了。”
 
  真正的画家,真正的艺术家,没有那些浮躁,更不是图了一个名一个利去拼。更多的是做着不为人知的苦事。谁都在欣赏人家的作品时,发出极其羡慕的赞叹声。但当人家闷在工作室里,几个月几十年地天天对着那一单调的木板,天天不厌其烦地刻画着。不要说手会刻得酸痛,有时会刺伤手指什么的,也许手早就起了厚厚的手茧,长时间的对着那密密麻麻的线条,眼睛也会看花呀,也许神经也会变麻呢。我想也许很多人都不会愿意干的蠢事。只是,作为艺术家的他愿意,特愿意,还乐在其中,乐此不彼。

 
 
孩子最喜欢的就是两位母亲——上一幅《母亲》和这一幅《凉山之母》。在她以为,外婆的脸部刻画得有点硬。而这两幅却特别到位,几乎一幅比一幅更精彩!一幅比一幅更成熟。

“这饰物刻得很细致,很精致。好美哟!”孩子指着几乎要玩弄一下的感觉。我便特别拍了下来。
 
                                   二   一段有趣的友情插曲

     有趣的是,我们还没多看,就给在莞美工作的球姐“抓”住,热情地非要拉你出去聊。“喂,坐呀。你没看你这大美女在我们的海报上。”什么呀,怎么可能?我还有点不相信,特大近视的我还真走过去瞄了瞄。咦,瘦瘦的我还真在上面呢。

 
 
她还说拍大点。还说自己爱拍照连这点都不懂?你看我们莞美多给你面子哟,把你这大美女贴上去了呢。“美你的头,这又不是我的专题介绍呀。”我傻笑着回答。

孩子与球阿姨挺老友的聊起来
   
  我好不容易让自己安静下来陪她聊了一会,其实,我心急着呢,又不敢说。因为感觉她成天在这展厅里,没有谁聊天,应该也很闷的。可我们还没看完呀!最后,我终于找到借口——“好了,我们要先看完再说,准备要撤展了。”“哪里!撤什么,不是今天,是24号!”“不对,是今天。”“你搞错了。傻瓜!”“你才傻呢。我刚进来时还特别去看了展出时间,而且人家画家自己都说了是今天,会有错吗?”她就是不信。我倒乐了。原来傻的不止我一个呢。她天天在这守着都没留意,其实她记的是李小可的画展是24日结束。当我找到邀请函给她看时,她也看见门口的海报,才说真是呀。不过,今天不撤是明天撤。那还好,我可以安心点。因为我好怕没看完就给撤了。我遇到过曾在最后一天去画展,实际上已经不给看了。他们正忙着收拾,准备下一个画展呢。
                   
                  三
带有异国风味的山水版画
 
   
终于成功地中断了我们的友谊之谈。我们又走回展厅,继续欣赏老师的画作。

 后青山图
  
孩子对我说,“您有没有发现,老师的作品里透出异国艺术的味道。我猜想他是在外国留学时感染到的。”我也不知道老师是不是在外国留学过,但他肯定对外国的艺术深有了解,老师的版画常在外国展出,还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特别是《母亲》那幅,印在海报上,当他第二次去时,那边的外国朋友一眼就认出他来,全记住了他就是《母亲》的作者。可见,艺术是如何的深入人心。有道是,艺术没国界。真的。

     
 
 
孩子还说,“这些画里有的有日本画的味道。您看到了吗?日本画里有像这种表现法的。”呵呵......我还真没想到学动漫的她还知道日本画是怎么一回事,我还以为她只知道日本漫画,没想对日本画还有点认识呢。我可是在读书时曾买过一本日本画欣赏的书,才对其有点了解的。日本画有的也是我们国粹传过去的,不过他们国家很会拿来我用,所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孩子比较喜欢这一幅。孩子认为老师的画很有抽象的味道。我感觉是装饰画的感觉。这也许与木刻有关。我们看平常的那种山水画装饰画,就有点像。只是它们无法与画家的作品相比。因为那些是一般化的,大众化的,也可以说是通俗的吧。而艺术品是可以带给你美的感受,引起你心灵的共鸣与情感的颤动。

回忆故乡
 
  这幅让我想起了《呐喊》,孩子说我也记得您说的那幅画。其实我知道两幅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老师画里表达的与那幅画截然不同,表达的意图也根本不同,也许老师当时创作时压根儿并没有我刚出现的怪念头。只是两旁树的表达与整个环境的真有点那画的那个感觉。呵呵......全是我这傻丫头的感觉而已。
“这是雪景吧,”孩子竟然好像还要我肯定一下,“这表达得特好。”孩子说。我家宝贝今年终于看到下雪了,所以对雪景特别有感情。 头一回在雪景中的姑娘,蛮开心的自拍留念
头一回在雪景中的姑娘,蛮开心的自拍留念
    她边看边说,还情不自禁地咕噜起在学校看到的雪景,“真的,老妈。那雪景与画家笔下的一样的......”我可无心聊这话题。因为我好可惜,40多岁了还没见过下雪。本来明天可以去看了,又成泡泡了。嘿!嘴里不说,其实心里还有一种疙瘩感在环绕着呢。
 家园
家园
     
     
   
                  
四 好作品需要坐下来慢慢欣赏
 
   
  多么希望像球姐说的是24日才结束呀。多少有点遗憾,不能再来观赏了。我对孩子说,如果有时间应该多来几次,因为我们匆匆地走马看花,收获不是很多的。多来几次,你会发觉每次的收获都有不同。我惊讶向老师往往为一幅画而过着闭关式的生活。可以长年累月的,有时整整8个月不出门,只为一幅作品的诞生。我对球姐说,“光让我临摹都不容易画啦,还要一笔笔一刀一刀地刻出来!”“是的呀,我那天看他拿着刀嘟嘟嘟地刻着,真厉害!”这又无意“刺”到了我另一个遗憾,我没看现场展示,因为我去到时,刚好老师讲解完了。本来还刚好碰上展示,心里偷偷暗喜。可是那天来的人太多了,一下子把长长展示桌围个水泄不通,而此时画家才刚步出展厅,正要下楼的。我长得那么矮小,怎么能看得见?于是放弃了。球姐责怪我:“你不会挤呀!”以前是可以的,只是那天观众实在太多了,还有一大班学生过来的。况且我也赶着去看病呢。因为我其实是请假出来看病的。幸亏当天晚上有会员联谊,我便没有急着回家。好不容易等到晚上7点半,一轮活动后,我意外惊喜地发现画家再一次来到展厅讲解。我有幸在他面前聆听着。只可惜那时没有人帮我拍一张下来留念留念。

梦回故乡

路漫漫
我比较喜欢老师的人物系列,特有生命的震撼。他的构图不是很复杂,但是又很有内涵。一下就能把你的心拉住。孩子倒不像我,她是那种画得好的就喜欢。


   
沉浸在黑白的世界里,看着这没有任何一点或半点色彩来参与的画面,竟能呈现一个色彩丰富、生动活泼的世界:朴实的纯真的人性,灵动的活泼的山水,亲情乡情洋溢其中......在这黑白相间的线条里,画家展示着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诉说这内心无限的爱意。这里没让你感觉单调,这里只留下惊讶与惊叹,更有一份感动与喜悦。


 
  
 
   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辛劳,还要有一腔热血在不断地沸腾着,这才得以让执迷的画家有了高超的艺术表达力,成功的展示出自己的风采。艺术于他是一个爱——自己的毕生爱人。这爱的情感不一定每个观众都能清楚和明白,其实又何必用得着他人都明白呢?自己的爱,自己去爱。最厉害的还是自己终于有所大成!这成就来源于自己的作品可以唤起无数的同感与共鸣。这,就是成功!这,就是喜悦!这,也许就是无怨无悔地付出的意义与价值。我想。


 
    
转完一圈,虽然感觉还想再看一回。只是我感觉有点累。因为坐车来,头有点晕晕的。虽然我好想多看,我也只能多拍几张回去。就算舍不得还得要走的,我们离开莞美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其实我们中午过来时,只是随便吃了点,并没有做饭吃。因为我还真怕下午要撤了。早上没赶得及大清早就过去,因为要退票。呵呵......还好,终于如愿了。起码我来了。我孩子也看到了。这是我最想的。如愿就好!
                                                 2013.1.22.
 
 师友雅评:
      向思楼 
     
     
     
     
     
     
     
     
     
     
     
     
 2013-01-22
21:13
向思楼 
     
     
     
     
     
     
     
     
     
     
     
     
 2013-01-22
21:13
     读完你的博文,很是高兴,你内心丰富,情感细腻,读懂了我的作品,感染了你,也算我艺术的成功,深感欣慰。 
     
     
     
     
     
     
     
     
     
     
     
     
     
     
     
   
  
- 
- 
 
- 木刻,居然也能表现出光线的明与暗,手法真是厉害啊! 
 
 
 
   
     
     
     
     
     
     
     
     
     
     
  
 
画家简介:
   向思楼,1956年生,四川通江县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协会会员,四川省版画艺委会委员,第8届四川省青联委员。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1994年获“四川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1995年获“曽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曾经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英国剑桥圣芭拉芭斯版画艺术中心,四川省美术展览馆,苏格兰苏中文化交流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威尔士大学花园画廊,通江县列宁公园,布里斯托尔艾伦版画中心,上海半岛美术馆,苏格兰华人文化艺术中心,苏格兰波罗博物馆,道格拉斯“猫”画廊,沽洛的“海鸥”画廊,上海长宁图书馆,北爱尔兰艺术画廊等地举办过17次个人版画作品展览。数百件作品分别由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西安民间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四川美术馆,青岛美术馆,安徽美术馆,贵阳美术馆,安徽美术出版社,宁夏美术家协会,香港《大公报》,日本多摩大学,西南大学,欧洲版画基金会以及海内外40多个国家的私人收藏。名字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中国优秀版画家》,《华夏优秀学者》等多部名人辞典。出版有《向思楼版画作品选》,《美术家向思楼》。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及(海外版),《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国青年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英国BBC广播公司,《苏格兰人民日报》,苏格兰教育网,《香港大公报》,《新民晚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对其艺术成就均作过报道。
向思楼,1956年生,四川通江县人,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协会会员,四川省版画艺委会委员,第8届四川省青联委员。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委员。1994年获“四川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1995年获“曽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曾经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英国剑桥圣芭拉芭斯版画艺术中心,四川省美术展览馆,苏格兰苏中文化交流中心,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威尔士大学花园画廊,通江县列宁公园,布里斯托尔艾伦版画中心,上海半岛美术馆,苏格兰华人文化艺术中心,苏格兰波罗博物馆,道格拉斯“猫”画廊,沽洛的“海鸥”画廊,上海长宁图书馆,北爱尔兰艺术画廊等地举办过17次个人版画作品展览。数百件作品分别由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西安民间博物馆,江苏省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四川美术馆,青岛美术馆,安徽美术馆,贵阳美术馆,安徽美术出版社,宁夏美术家协会,香港《大公报》,日本多摩大学,西南大学,欧洲版画基金会以及海内外40多个国家的私人收藏。名字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中国优秀版画家》,《华夏优秀学者》等多部名人辞典。出版有《向思楼版画作品选》,《美术家向思楼》。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及(海外版),《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国青年报》,《中国美术报》,《中国文化报》,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英国BBC广播公司,《苏格兰人民日报》,苏格兰教育网,《香港大公报》,《新民晚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对其艺术成就均作过报道。
 
画展简介:
   
“静无为——向思楼黑白木刻作品展”于12月26日至2013年2月24日在莞城美术馆举办
 
“静无为”向思楼黑白木刻作品展”展出中国实力派版画家向思楼的版画精品之作50余幅。他的作品情系故乡,尊重传统,功底扎实,表现手法极具现代感,风景版画刻画细腻浪漫而抒情,人物版画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作品弥漫着浓厚的中国气息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