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16 2010 8.1
离开大巴扎,约一小时后,我们到达香妃墓。
景区外是高高的围墙,只有一个入口,同伴中只有一人买票进去参观。入口处左边有一个池塘,名为“池水池”。池塘边上有一长长花架,此时烈日炎炎,浓荫密闭,清爽怡人,我和其他没去进的朋友便在此休息。
坐了一会儿,我便一个人沿着围墙往左边走,没走多远,居然发现围墙上开了一个洞,带着好奇,我走了进去。进去后才知,这里是教经堂,正在维修,有工人正在加工木方,旁边的加满清真寺也正在维修,那个洞就是为了方便他们进出的。我穿过他们的工作区来到景区内部,只见园区葱郁非常,树阴下凉风习习。
园区分成几大块,透过树林,高大的主墓室异常醒目。这是一座近似方形的建筑,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墙内的巨大砖砌圆柱,中央顶部为圆形拱顶。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配以绿色和蓝色琉璃砖贴面,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
进入内部,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坟丘。香妃的坟丘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坟丘前用维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丘的作用。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礼拜寺。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景色十分壮观。
* * *
乾隆40多个后妃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维吾尔族女子,是乾隆皇帝的爱妃,传说她不仅容貌异常漂亮,而且遍体生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
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那就是容妃。至于“香妃”一词在史册中并未出现过。
位于喀什东郊的香妃墓,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占地2公顷。
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实际只见大小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又传,香妃55岁病故后,被运回新疆喀什,并葬于阿帕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不过据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
香妃葬于何处已不重要,关键是她对国家的发展,对民族团结所作的贡献。仅此,足矣!

1、香妃墓唯一入口。

2、香妃墓导游图

3、关于香妃墓的介绍。

4、入口处左侧为高低礼拜寺

5、高低礼拜寺外观

6、入口处旁边的圣水池。

7、园区内树木葱郁

8、园区道路

9、阿巴克霍加麻扎,又名香妃墓。

10、香妃墓旁边的麻扎

11、香妃墓正面

12、香妃服饰

13、比较经典的香妃画像

14、精美的建筑

15、精美的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