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 4-特色美食“馕”

标签:
新疆馕美食干粮旅游 |
分类: 2010大美新疆 |
D5 2010.7.21
(百度上搜的) 烤馕的来历:
太阳依然在燃烧,吐尔洪踏着龟裂土地上冒起的粉尘,朝羊群走去。走着走着,他闻到了股香味儿。他左看右瞧,不知其然。他一路小跑,香味儿却不离其后。不多时,脚下被一条红柳根绊了一下,还没等跌倒,头上的面团滑落在地,摔得粉碎。香味儿越来越浓,布满了前后左右。吐尔洪随手捡起一块儿碎饼,放进嘴里细细品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
“咚嗒依嗒……咚嗒……”吐尔洪哼着鼓点,一边嚼一边脱下袷袢,把碎饼包起来,飞奔着跑回村里。一路上,他见人就送上一块碎,等人家说声“好吃好吃真好吃”后,再继续前行。不知听过了多少遍“好吃好吃真好吃”,吐尔洪确认这东西就是好吃。尝到香味儿的牧民兄弟得知来龙去脉,都纷纷效仿。这么好吃的东西新工艺总得有个名字吧?为了区别各种饼类,吐尔洪就把大伙召集到一起,集思广益。想来想去,还是他提议说:“就叫它‘馕’吧!” 天不是每天都晴的,在没有太阳的阴天,或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人们吃不到馕的时候,心里就特别难受。吐尔洪左思右想,想去了一个好主意。他在自家院里,挖了一个大坑,四壁用黄泥抹实,在中间烧起红柳根,等炭火通红时,把和好的面团贴到四壁上,不一会儿就馕香四溢了,“面香油脆出新炉”的烤馕味道比自然晒熟的更好了。
从此以后,新疆的维吾尔族人就离不开馕了。在一些场合里,馕还表达着特殊的含义。比如,掉在地上的馕渣子要顺手拾起来放到高处,让鸟儿去食;又比如,结婚时,新郎和新娘要吃醮着盐水的馕,象征着有福同享、白头偕老。
1、来到乌鲁木齐的第二天,我们一步出旅馆就见到这个馕制作坊。尝过以后大家都说好吃,买了几个带上车。
6、先把面和好。然后在这个枕头样的模具上的压实,毛巾上要洒上芝麻类的调料。
7、贴到馕坑壁上,馕坑有点像大缸,壁是白的,不知是什么材料。坑底烧炭,等火候合适时才能把馕贴上去。
8、馕在炉里涨大,说明烤熟了,这时用长长的铁钩钩出来,涂上油,然后再放回炉里。
10、由于隔的时间太长了,也忘记了涂油后再放回去时是怎样固定的。
11、最终成品,诱人的馕。刚出炉的又香又软,带着温度,可好吃了。如果时间放久了,风味也不会减,只是变得硬和脆而已。
16、走在乌鲁木齐的街道上,感觉维吾尔族人民特别友善。偶尔他们还让我给他们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