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漫记54-墨脱9,走出迷雾

(2012-05-30 22:09:49)
标签:

墨脱

徒步

西行漫记

多雄拉山

旅游

分类: 2009西行漫记

西行漫记54-墨脱9,走出迷雾

D29  2009.8.9    派乡-拉格   (3)

走进隐秘的莲花圣地——多雄拉山,下山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现在是上山不容易,下山更难。

    在翻越垭口之前,温州人的背夫就超过了我们,之后就像天上的鸟儿——远走高飞了,连个影都见不着,还指望跟着他们走呢?看来,如果我们请个背夫,估计情况也好不到哪里?不过温州那两个女的倒是一路跟着我们走。后来在休息时知道,她俩一个叫小米,一个叫无夜。

    刚开始往下走时还好,路很清晰,那些碎石长年累月被人踩踏,明显比周围低一些。如果下一场大雨,那可就成了一条滔滔的溪流啦!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得小心,搞不好也会滑倒的。

    往下走,路过一个天池,本来很美的一个天池,由于大雾笼罩,除了水和石之外,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再往前路就消失了。满目都是大石头,不容易看到人走过的痕迹。怎么办?我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人提议分头探路。以前,我看过很多前人在游记中写道:翻过多雄拉山垭口后,有多条下山的路,其中仅有一条小径正确,其他路径全都通向峡谷深处,走错了很容易迷路。昨天,我又在兄弟饭听人说,下山时跟着溪水往下走就不会迷路,一个实用又简便的方法。于是顺着溪水流向仔细辨认,果然有了眉目,这里有些石头的确跟周围环境有轻微不同,只不过粗看之难以分辨罢了。另外,在这些地方偶尔有一些人造垃圾,这一点让我更加确定这就是路,一条正确的路。于是我打头,招呼大伙继续前行。很快,前面豁然开朗,白花花的瀑布哗啦啦地唱着欢快的歌,向山下奔去,路又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走过了最迷惘的一段路,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胜利的喜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大家放下行李,取出干粮,补充能量。一路走来,风吹雨打,在这4千多米的高山之上,人的手脚几乎都冻得失去了知觉。吃了东西,又休息了一会,手指头似乎才慢慢回到了自己的身体。

    在下山路上一个拐弯的地方,一个新立的墓碑异常刺目,上书:黄春燕之墓。遇难时间是2007年5月,立碑时间两年后的2009年6月。立碑人是他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当时想拍下这一镜头,但转念一想,人家都不幸遇难了,长眠于此,你这不是打扰吗?马上,举起的相机又放下了,我最终打消了拍照的念头。

    但我又有疑问,那个地方一点都不险,不可能栽下去,就算不小心失足掉下去了,也不至于丧命啊!后来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明白。原来当年这件事也有广泛报道。现在墨脱路上的大小客栈,人们口口传,这件事早就传开了,没有哪个不知道的。据说大概的情况是:当年黄春燕是二度走墨脱,但因衣服穿得不够,防雨措施也没有做好,还有就是带着感冒上山(这点不确定),最终冻死在多雄拉山上。当时,墨脱路上鼎鼎大名的四海旅舍曾眼镜也与她同路,曾眼镜发现情况后,放下货物跑去拉格搬救兵,只可惜再回到原地时,黄春燕已被冻死。现在立碑的地方就是她当初冻死之处,至于当时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只有曾眼镜才知。这件事一方面以活生生的例子,说明墨脱路的凶险,同时也告诫后来者,凡事应做好充分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西行漫记54-墨脱9,走出迷雾
1、水在路上流,其实这里本无路。


西行漫记54-墨脱9,走出迷雾
2、


西行漫记54-墨脱9,走出迷雾
3、低温加大雾,还有小雨,每一步都得小心。


西行漫记54-墨脱9,走出迷雾
4、冰雪融水所成的小水潭,天晴时一定很美。


西行漫记54-墨脱9,走出迷雾
5、漂亮的瀑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