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7   
2007.7.27   
纳木错-湖边露营
   
到了当雄,我们就进入了纳木错景区,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碧草青青,牛马成群。这里全是草原,可以看到草原上有许多垒成一堆一堆的干牛粪,很有特色。车没开多远就到了纳木错景区售票处,我们原想逃票的,可是听说从这里到湖边还有几十公里,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后来司机说他和卖票的比较熟,如果他去或许可以少买几张票,省下的钱明天请我们吃饭。既然这样,我们就把买票的钱给了扎西,让他去帮我们买票,果然,没多久,他给我们8人买了6张票回来。
   
过了售票处,车沿着新修的柏油路盘山而上。在5190米的那拉根山口我们下车拍照。下得车来,只觉寒风呼啸,经幡飘舞。大家个个气喘吁吁,走路都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在山口上,司机指着远处的湖面说那就是纳木错,大家兴奋得跳了起来。
   
在这里我们还看了远处山上下雪呢,原先见乌云密布,以为要下雨了,可以当乌云散去后,原来绿色的地方都变白了,才知下的是雪!
   
从那拉根山口下来,是湖边的大片草原。那一群一群的牛羊就像是从绿油油的草原上长出来的蘑菇,无论你怎么看都是那样的赏心悦目。还有一堆一堆的干牛粪,大家可别笑,我把这些牛粪写出来,一是因其确是当地一景,二是此地只有草而没有树,牛羊的粪便晒干后是宝贵的燃料啊!初到此地的人啊!最想把此美景留住。这时候你要是照相!那是不用构图的,无论怎么拍都那么美。在此开车真叫萧洒而舒服,在草原上转了很久,我们的车终于开到了湖边。
   
湖边有小山,山边建了一片的帐篷旅馆。但我们帐篷都准备好了,一心就想着感受一下纳木错的野外露营。但管理人员不让我们搭帐篷。商量后,我们决定绕到山后,希望可以避开管理人员的视线。接下来,在海拔4700米的纳木错边上,我们8个年轻人每人背着几十斤的大包开始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湖边有许多碎石,有一条游人踏出的小路,但越往前走路模糊,最后慢慢消失,代之是更多大小不等的碎石。我们边走边找可以扎营的地方,湖边风很大,我的想法是最好找个山洞,这样既没风又不怕雨。最后终于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放得下两个帐篷的小山洞,这山洞很小很浅,往里走几米就不能再前进了。不过,我们从管理处到这里已走了一个多小时,他们就算找来也不会想到这么一个小山洞里面居然会有人扎营吧!
   
找好宿营地后我们来到湖边,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念。不过,由于中午我们在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多少有些遗憾,来到湖边后蓝天不见了,乌云却多了,不过这并不没有减低我们的兴致。
   
为什么纳木错有如此魅力,吸引这么多游客前来一睹芳容呢?据说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嘎举派创始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护法神集会在纳木错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藏历羊年僧俗信徒都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这一活动在四月十五达到高潮。纳木湖畔玛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经过这里,总会投下一颗石子。这个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当地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教徒们迢迢千万里,完成艰辛的旅程,来转湖朝圣,以寻求灵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是朝圣者心目中的圣地。所以,即使没有观光游客的到来,她也是不会寂寞的。
   
傍晚的纳木错上空布满云层,挡住了夕阳。太阳下去了,湖边的风也大了,气温也降了下来。大家陆续回到帐篷里。同伴中有人说要到前面的空地烧烤。不过,此时的我已觉得特别困,想睡,铺开防潮垫和睡袋准备睡觉。睡前吃了两根香肠,与其说吃不如说是硬塞进肚子的,感觉是特别的难吃。后来回想,才知道这就是高原反应,这是我到西藏后第一次感觉比较明显的高原反应。从纳木错回来后无论去哪里都没有不适,之所以在纳木错反应这么大,可能与我们在湖边负重徒步一个多小时有关吧!再说其他几位朋友都说不想吃烧烤了,想睡,然后就一个个钻进了帐篷。我想他们的反应可能跟我差不多吧!
   
山洞的顶上住着几只鸟,也不知是什么鸟,天黑了,没见着。鸟叫声有点怪,在漆黑的夜色中平添几分恐怖。这一夜我们就在这鸟叫声中度过,我想鸟儿也要睡吧,他们睡着后可能就不叫了!第二天起来后发现帐篷上添了不少的鸟粪。
   
这是我第一次野外露营,可能太困了吧,睡得非常安稳。

2、草原上的牛粪
 

3、那根拉山口
 

4、那根拉山口
 

5、在那根拉山口远眺纳木错
 

6、湖边
 
7、扎西 
 

8、博大
 

9、宁静
 
 
 

10、安详
 

11、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