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30日,星期四。下午,我们沙田二小班际合唱比赛中高年级组继续比赛,此前已进行了低年级组的比赛。经过紧张的比赛,我们五(2)班以93分的好成绩获得了二等奖。成绩排在我们班前面的有六(3)班,96分;五(1)班,95分。
主持人宣布成绩时,大家都感到有些意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紧接着是报以热烈的掌声。
回想这次比赛,真的不容易。
真正紧张的是比赛现场。当时有20个班参加比赛,中年级和高年级各10个班。我们五(2)班出场顺序排在第19,开始的几个班唱时,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听,还不时的评点着这个班怎么样那个班又怎样的。可听着听着,随着合唱架上一个班下来又一个班上去。有些同学已经忍不住问:“老师,什么时候轮到我们班啊!”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比较着已出场班级的成绩,虽然没有用纸记下来,但还是感觉到我们的对手实力还是不错的,很多都在90分以上。我心里惦量着,自己班可以超过他们吗?最紧张的要算指挥郭晓婷和领唱何淑莹了。她们俩坐在一块,我大部分时间都和她们在一起,就是怕两人怯场。虽然两人都是班干部,郭晓婷还经常主持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可谓身经百战,但这时还是向我求助了。我坚定的对她俩说:“我们班肯定比他们好,拿奖不成问题,我对你们有信心。”
终于到我们班演唱了,一切还好,指挥动作标准、合拍。开始一段是由何淑莹领唱的,可是没唱两句麦克风就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我想:坏了,会影响效果的。怎么办?对了,换麦克风。于是马上示意暂停。伴奏停下来了。那边何淑莹不知是怎么回事。提示她到后台换一个麦克风,可就是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做什么。我旁边的老师对我说不该暂停,说是影响气氛和学生的情绪。我想也有一定的道理,拖的时间长对我们班不利,于是自己马上跑出去把麦克风换了。演唱重新开始。幸好,效果比第一次好多了。同学们都很认真唱。从指挥、领唱到和声都比较好。一曲下来,对于台下的掌声我还是满意的。
比赛不容易,训练更难。从学校公布要举行班际合唱比赛起,我就觉得这个不适合在班级开展。以小学生现在的知识水平搞合唱很难搞得好。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判断,比赛时很多班级都是大齐唱。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最起码这也是一个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班的几次音乐课都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中被冲掉了。怎么办,时间紧啊!唯有自己来训练吧!凭着仅有的一点音乐知识,我当起了业余音乐老师。首先是选曲,几经思考,我最后选定了广为流传的《同一首歌》,歌选好了,歌谱也在网上找到了。我把乐曲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领唱,第二部分全班齐唱,第三部分为高低两声部合唱。最难的是伴奏乐曲。网络就是好,又花了几天时间,从网上找到了几个版本的伴奏。从中选了一个易于操作的作为我们班合唱的伴奏。
正式训练开始,又遇到了难题。没有时间啊!那就加班呗!主旋律好办,唱几次就通过了。指挥由班长郭晓担当,我把基本动作教给她,还要求她把整首歌背下来,指挥是自己要一起唱,整首歌的每一个字要与指挥动作对上号。聪明人就是容易教,一个晚上,她就把整首歌和动作都记下来了。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她的胆量。
要重点辅导的是男声的低声部。唱是不难唱的,但一合起来就会跑调,或者直接跑到主旋律那里去了。为了练好经常要下午放学后把他们留下来加班。由于人数比较多,我没有全部一起留,就分开几部分,分批给他们辅导。歌词中有两个地方是从第二拍开始唱的。可很多学生在第一拍就唱起来了。由于时间紧,我就把这个地方的歌词改为唱两拍算了。也不怎么影响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终于知道怎么唱了。有一次,我留下几个男同学和几个女同学一起训练时,被巡视的刘校长发现了。于是同学们就和校长一起唱。那场面,真是感人。从那以后,同学们训练就更认真了。
经过分声部练习,合练,准备基本就绪,就等着比赛的一天。当然,如果时充裕,还可以练得更好些。
赛前抽签,我抽到了倒数第二名的出场顺序,最后一名是五(1)班。虽然我并不在意出场的顺序,只要有实力,什么时候出场(甚至是最后)都无所谓。而且我选的歌曲是《同一首歌》放在后面唱可能更好一点。况且一般演出时,主办单位都会把一些好节目安排到最后的。所以抽签时我是等老师们都抽完了才拿最后一支签的。但当我抽到了这个顺序时,心里又没底了。一方面是安慰自己:我们班是有实力的,最后出场也好。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最后两天加紧训练。事实也正如我所想的那样。我们最后出场的两个班以第二名,第三名的成绩高居榜首。包揽了高年级组仅有的两个二等奖。
无论怎么说,我们班的成绩是全体同学努力的结果,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是当之无愧的。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们开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