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详细翻译

(2018-06-21 20:01:25)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高考文言文翻译

【经原文】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释字义】
辟:《说文》:“法也。”这里借用为避。
盍:何不。
来:据王引之经传释词》,此处的“来”是句未助词,
西伯:即周文王
太公:姜姓,吕氏,名尚。
大老:有德宿老。朱熹集注》云:“言非常人之老者。”
天下之父:朱熹《集注》云:“言齿德俱尊,如众父然。既得其心,则天下之心不能外矣。”七年:本篇第七章云:“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释经义】
         孟子说:“伯夷躲避殷纣,居住在北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兴奋地说:‘何不去归依啊!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长者。’姜太公躲避殷纣,居住在东海之滨,听说周文王兴起,兴奋他说:‘何不去归依啊!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长者。’他们两位都是天下有声望、有道德的长者,他们去归依文王就是天下做父辈的归依了文王。天下做父辈的归依了文王,他们的子辈还会跑到哪儿去呢?诸侯中如有施行文王之德政的,七年之内必定能以道德治理整个天下。” 离娄章句上十四
【经原文】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释字义】
求:孔子的弟子冉求,字子有。他是孔门政事科的高材生
季氏:指当时执掌鲁国大权的季孙氏。      
宰:大夫的家臣,
赋粟:朱熹《集注》云:“赋,犹取也,取民之粟倍于他日也。”
孔子曰:这段话亦见于《论语先进》篇。
善战:如孙膑吴起之徒。
上刑:赵注云:“重刑也。”
连诸侯:朱熹《集注》云:“连结诸侯,如苏秦张仪之类。”
辟草莱、任土地:莱,草名。同藜。也指田园荒芜生满杂草。朱熹《集注》云:“辟,开垦也。任土地,谓分土授民,使任耕稼之责,如李悝尽地力、商鞅开阡陌之类也。”
【释经义】
孟子说:“冉求做季氏的总管,没有能用道德影响和改变季氏的德行,而征收的粟米却比过去倍增。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后生们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好了。’由此看来,国君不施行仁政而使他富起来,都是被孔子所唾弃的,何况为他们使用强力去争战呢?争地而战,杀死的人横尸遍野;争城而战,杀死的人横尸遍城。这就是所谓的放任土地来吃人肉,其罪行死有余辜,不容宽恕。所以,好战的人应受最重的刑罚,勾结诸侯的人其次,开垦荒地、扰乱田制的再次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