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魏公子列传》教案

(2016-11-30 22:35:03)
标签:

教学

知识/探索

文化

分类: 教案集锦

《魏公子列传》教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
.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3
.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急人之困的品质;体会侯赢等人以死报恩的思想感情。
一、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能文能武,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2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为: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他们都以好士闻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3
、信陵君(?一前243),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故称信陵君,与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一起合称战国四公子。
  
第一课时(1-3段)
二、检查预习
(一)注音
  1
、魏昭王少子(shào)   2、安釐(xī) 3、昭王薨(hōng)    4、不肖(xiào)    5、厚遗(wèi)     6、执辔(pèi)     7、俾倪(pì nì)
(二)通假字
1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 2、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
(三)词语释义
1
、致食客三千人                  (招来)
2
、诸侯以公子贤                  (因为)
3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赠送一份厚礼)
4
、微察公子                     (暗中观察)
5
、公子颜色愈和                 (脸色)
6
、从骑皆窃骂侯生               (私下里)
7
、乃谢客就车                   (辞别)

8、遍赞宾客                     (介绍,引见)
9
、今公子故过之                (特意)
10
、过客以观公子               (拜访朋友)
(四)词类活用
1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名词作动词,谦逊对待)
2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3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
4
、公子从车骑                 (使动,使……跟从)
5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使动,使……久久停留)
6
、公子怪之                   (意动,认为……奇怪)
(五)特殊句式
1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判断句)
2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判断句)
3
、为寿侯生前。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三、、诵读课文
四、文本探究
1
、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公子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前三段写了信陵君的身份地位,以及和侯嬴的交往过程,体现了信陵君为人仁慈谦恭,礼贤下士的品质。
    2
、文章是如何表现公子仁而下士的性格特征的呢?
   
明确: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以及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4—6段,完成预习练习
第二课时(4—6段)
一、检查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数遗魏王乃公子书(shuò  wèi) 2、冠盖相属(zhǔ)
3
、侯生曾无一言半辞(zēng)    4、馁虎(něi) 
5
、屏人间语(bǐng  jiàn)    6、嚄唶(huò  zè)
(二)通假字
 1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同   2、北乡自刭(乡同
(三)词语释义
1
、冠盖相属(形容请救的使臣连续不断地到来)
2
、让魏公子曰(责备)
3
、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解急救患)
4
、且公子纵轻胜(即使)
5
、约车骑百余乘(凑集,备办)
6
、欲以客往赴秦军(带领)
7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
8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遗憾)
9
、而公子亲数存之(问候)
10
、公子过谢侯生(辞别)
(四)词类活用
1
、留军壁邺(名词作动词,驻扎)     2、屏人间语(使动,使退避)
3
、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使动,使退却)
(五)特殊句式
1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2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状语后置)
3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省略句)
4
、何功之有哉?                  (宾语前置)
5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被动句)
二、诵读课文
三、本文探究
    1
、文章四、五、六三段是事情的发展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侯嬴与公子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部分主要写公子救赵无策,侯蠃献计。体现了侯蠃过人的智慧与公子的急人之困
2
、公子出发而侯生没有送行,这是为什么?
明确:侯生本欲为公子出谋划策,担心他不听从,故于其复还而言之,想坚定他的心志。
四、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7—8段,完成预习练习
第三课时(7—8段)
一、检查预习
(一)通假字
  1
、公子与侯生决。(决同    2、侯生果北乡自刭。(乡同

(二)词语释义
   1
、矫魏王令代晋鄙。(假传,假托)      2、屯于境上。(驻扎)
3
、勒兵下令军中。(约束,整顿)
4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感激)
5
、赵王扫除自迎。(台阶)               6、口不忍献五城。(不好开口)
(三)词类活用
1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词作动词,用袖子藏)
2
、椎杀晋鄙。(名词作状语,用椎子)
3
、已却秦存赵。(使动;使……退即,使……保存)
(四)特殊句式
1
、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状语后置)
2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状语后置)
3
、使将将其军归魏。(省略句)
二、诵读课文
三、本文探究
1
、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明确: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传主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信守诺言、急人之困、仁慈惜才等美好的品质。
2
、研读本文有关侯嬴的记述,探讨侯生北乡自刭的原因。
明确:侯嬴是一个头脑冷静却又热血满腔的人,他在信陵君辞行赴军提出将自刭送公子,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时狭义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抉择。这主要是激励朱亥,同时也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军以抗秦救赵的决心。
显然,他的这一决定,是对夺晋鄙军的危险性作了深刻的分析而作出的。此外,在侯嬴看来,他已为信陵君建立五霸之伐奠定了基础,可以死而无憾。另外,陈懿《读书漫笔》认为魏王怨恨,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徐中行《史记评林》认为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朱东润认为,他以北乡自刭来报答信陵君,以减轻或转移信陵君负魏的过错,更表现了他一诺千金的品格和以死相报的义气。
四、总结全文:

1、信陵君的性格特点     
2
、塑造传主时运用的手法
五:自主探究

谈谈“北乡自刭”看法

谈谈司马迁对信陵君饱含深情魏公子列传是他得意之作,谈谈司马迁为何饱含深情写这篇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