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后置规律
(2010-11-21 12:11:01)
标签:
宋体定语后置中心词数量词《岳阳楼记》文化 |
分类: 知识归类 |
定语后置,就是把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这种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类型:
①数量词定语后置;②楚辞句式的定语后置;③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④“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不管哪种类型,其特点都是将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是规律。我们把握住这一点,只要在句中(或偏正短语中)找出哪是中心词哪是定语,看看定语是否置于中心词后,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的,便是定语后置。翻译时应改为前置。
操作示例:
1.数量词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数量词或数词作定语,可以前置,与现代汉语相同;也可以后置,与现代汉语相反。如: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
——十二卷军书上,每一卷上都有爷的名字。(“军书”是中心词,“十二卷”是数量词修饰“军书”的,作定语,后置了,翻译时改作前置。下列诸句同。)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肴之战》)
——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十二”是数词)
2.楚辞句式。“楚辞”代表着南方方言,其定语往往后置。如:
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佩带着光闪闪的长剑,戴着高耸耸的切云冠。后代也有用这种句式的。如: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处在高高的庙堂,就为那老百姓操心;住在远远的江湖,就为那君主担忧。
3.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这种定语后置,有个特殊标志,总是用助词“者”来煞尾。有时,在中心词与定语之间插上“之”(或“而”,或“有”)字。如:
①人马冻死者相望。(《李愬雪夜入蔡州》)
——冻死的人马随处可见。
②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并且用它对读这本书的国人(进行)勉励。
③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这四种人是天下没处伸诉的穷苦百姓。
④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有个渡江的楚国人。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种句子定语被中心词切割为两部分,一部分前置,一部分后置。如:
⑤信至国……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前往自己的封国(楚国)……召来曾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那个青年人,叫他担任楚国中尉。
4.“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如:
①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对清朝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出山沟一样……(“怨愤”是中心词,“所积”——“所”字结构作定语,后置,翻译时前置。)
注意与“所”字结构作定语前置的区别。如:
②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不过七八万人。(“所得”的对象是“表众”,作“表众”的定语,前置与例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