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汝林琪中国基金精义财经 |
分类: 投资 |
采访凯鹏华盈中国基金(KPCB China Fund)是个奇妙的历程。
《投资与合作》两周内安排了一次沟通会议、三次专访,一共超过12小时的采访记录,对这家在美国曾投资过网景、谷歌、亚马逊的传奇风险基金公司,为何在中国发行它海外第一支处女基金?如何运作?如何发掘中国新机会?做了再一次深度的剖析和介绍。(过去《投资与合作》曾采访过美国的主管合伙人约翰.多尔,也采访过目前KPCB中国的主管合伙人汝林琪,当时她创办了TDF中国基金)
网络公司爆发年代,约翰.多尔(John Doerr)是代表那个年代风险资金的智多星、教父级人物,曾连续多年入选美国《福布斯》杂志(Forbes)的年度最具影响力风险投资人。大家都在关心不断创新的约翰.多尔现在要做什么?
约翰.多尔并没有投资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新一代网络公司。他反而把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找来做合伙人,聚焦投资绿色能源、医药研发方面的创新企业。
在大家议论纷纷之下,2007年,曾被戏称投资从未离开硅谷沙丘路(Sand Hill Road)60英里KPCB又前所未见地成立一个区域性基金,那就是凯鹏华盈中国基金。
这家成立37年的老字号风投KPCB,很有智慧地选择本土化经营。找来曾投资过阿里巴巴、分众传媒的中国风险投资业新星汝林琪作为中国基金的主管合伙人,约翰.多尔在上海五星级酒店大堂就直接问汝林琪:“你是不是愿意把未来20年献给KPCB?”
他们虽没有签下20年的长约,却有了风险基金存续期10年的相守约定。
出生在台湾、十二岁移民美国的汝林琪,在大学不用功读书却花很多时间在组建华人学生社团,到加油站、餐厅打工,后来在IBM做实习生,她回忆说,“那时打工的薪水就很高,十分开心。”汝林琪的跨国求学经历,使她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文化包容力及开创能力。
凯鹏华盈中国基金合伙人钟晓林就表示,“Tina(汝林琪的英文名)虽然在美国受教育,却很有中国传统的儒家美德,特别有教养和礼貌。”
另一位KPCB合伙人李怡平则说,“Tina非常Smart”在会议中总能提出最关键的问题。
这种美德及聪明,让她具备组建中国专业团队,并引入美国KPCB精神的最佳基础。她分析,“有些人是属于单打独斗的明星风险基金经理人,有些则是可以团队合作的经理人,没有谁强谁弱,都可以成功”她认为自己属于后者。
从纽约华尔街高盛、到香港美林、再到中国TDF,汝林琪在中国真正迎接到她事业的春天,阿里巴巴投资获利超过30倍,分众传媒则超过10 倍。新的一章则在KPCB正将鸣金开演。
本期封面故事,我和资深记者邱桂奇深入KPCB上海小陆家嘴的办公中心,试图探测KPCB在专业团队、全球化运营、人才招聘及创新产业投资方面的独到心法。沙丘路的传奇,能否在小陆家嘴复制?值得拭目观察。
八月下旬,我在上海光大展览中心的两岸连锁企业博览会,巧遇做面包饮料连锁的台湾企业家喜来公社总经理温介清,在大陆打拼14年,曾担任康师傅、扬子江乳业高管的他说,“有创新的点子,就要赶紧去做”他刚拿到智基创投、中星资本及台湾光泉集团的风险资金挹注,显得意气风发,打算今年展店到50家。
的确,创新就在行动之中。不论风险投资商、创业家都要有像约翰.多尔的精神:“敢于忍受孤独,敢于战胜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