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基之弹”,如何获利?
(2009-02-16 13:28:33)
标签:
youtube视频网站创造性思维创办人陈士骏美国股票 |
分类: 投资 |
亲爱的朋友,
今日成交量依旧强势,不过在“无基之弹”(没有基本面利好的反弹),只是资金行情的驱动,大家不免心惊。当然,股市整体估值的偏向合理化,代表你现在买入获利良好绩优股,至少持有一年可保证有不错回报。
但这坎口,也要谨防主力获利回吐。已经入场者,要记得10%止损,并且严格按造量能套利,仍然有很好的获利机会。放量到2500亿的大幅上涨(超过40点),就会有抛出的明显讯号,要小心明快分仓抛出。
本周将决定是否提前变盘。大家要密切关注量能的转变。
至于一些业绩题材的爆发股,仍然有机会引领风骚。大家要努力寻找。主要是人气的回升,可保有主力炒作的能量。
操作股票要反其道而行,大家开始都看好,就要抛出。
我在东方早报,写了创意投资的重要:
华尔街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却有很多创意商业点子冒出来。
一家叫做“救助”(baiout.com)的网站,在华尔街街头进行活动,只要你是没有收入的游民,就可以排队领取100美金,借此打开网站名气,得到更多的网上捐款。
一家美国连锁速食餐厅则提供免费的早餐,有丰富的汉堡、煎蛋,一周来,餐厅大排长龙,媒体也大肆报道,省下了上百万美金的广告营销费用。一家中国台湾的书店,则是提供免费的研磨咖啡和舒适的书桌,让顾客无限畅饮,业绩也提升了两成。
风暴创造出更多大破大立的“蓝海”机遇。
过去十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历程里,我不断在思考精益求精的专业工作,还有很多时间,花在竞争对手的分析,如何超越已有的竞争者,得到市场的领先地位。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这样的竞争性思维模式,“超越别人,才会成功”,我们总认为,成为市场第一名,是战胜了很多对手,所以才得到血泪的冠冕。人们总相信,“一将功成万骨枯”。却不曾想过,成功者可能是采取了跟失败者不同的创造性思路,坚持到底。
企业融资之路,也是这样。为何某些企业顺利地得到了融资,有些企业跌打滚爬多年,却得不到风投一秒钟的青睐?我们是否把太多的精力,花在趋同的竞争,而鲜少反省,自己的企业,踏踏实实地做了多少创新?
一家网络上推广注册网址的GDI公司,把注册网址的费用,变成月费10美金,结合传销制度,结果会员暴增,成为美国成长最快速企业500大Inc.500,第37名。他们看准未来10年,全球会有5亿个网址。
视频网站,是另一个神奇创新的行业。2007年底《时代》杂志把年度风云人物,给了你(You),就是颁奖给YouTube视频网站的创新思维。杂志当中是个电脑框出的镜面,每个人翻阅杂志时,就会在杂志上看到你(You)。
这也暗示了,你可能那天透过YouTube视频网站,就成为世界性的风云人物。每个人都可成为一个媒体。
4年前创立的视频网站YouTube,2005年11月拿到红杉资本的350万美金后,不到一年,就被Google以16亿5000万美金收购,创下网站最快被高价收购的纪录。简单创造性思维,和风投资金的结合,宣告了新“蓝海”时代来临。这家企业,短时间创造了3400万人的视频社群,全世界的网友,都可在这个平台上,自由上传、分享、讨论影片。现在有数亿部影片在网上可供搜寻,每分钟则有十小时的影片上传到YouTube。
YouTube让成立20年的福特模特经纪公司,起死回生;全球知名电影频道HBO也特别开辟时段,来放送YouTube的热门影片;美国大选中,YouTube和有线电视网C-SPAN合作,把选民发表意见的视频影片,给候选人来回答,造成巨大反响;未来,或许每个人透过YouTube,都可成为BBC、ABC的主播或主持人,营造媒体王国。
YouTube与合作伙伴的成功,不是来自竞争思维,而是来自源源不绝的创造性思维。
这网站3个创办人陈士骏、賀利、卡林姆不满30岁,成立第一年,因为南亚海啸普吉岛的独家视频,吸引到130多万人上站观看,成为热门站点。但是他们却拒绝广告商捧来白花花的银子,不让广告商在影片里插播广告。
“我只专注在使用者要什么,不是看竞争者在做什么。”创办人之一来自台湾的陈士骏说。台湾《商业周刊》报道,纵使Google与Yahoo急起直追,仍不敌网络族群对YouTube的忠诚。一年过后,拥有一万名员工的Google,所能创造的收视人口,却是只有六十人团队的YouTube的五分之一。两位创办人陈士骏和贺利,在1年8个月的时间内,从负债变身为拥有十数亿人民币的富豪。
华特斯在1910年写的成功学巨著《失落的致富经典》里为创造性思维,画龙点睛:“你并不需要夺走任何人的任何东西;你并不需要在交易时斤斤计较;你并不需要欺骗别人或占人便宜…你要成为创造者,而不是竞争者,你一定会得到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