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为投资新时尚
(2008-12-09 17:54:27)
标签:
白钻海南黄花梨黄花梨木绿钻财经 |
分类: 投资 |
亲爱的朋友,
虽然收藏高端精品,不是每个人能企及。但我们生活周遭,充满了各种人,因收藏而贵的传言故事。每个人在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可相信,于是大家只相信古老、稀缺东西的收藏。
以下是心灵小狗在《东方早报》的专栏文章,“珍爱精品”年代:
金融海啸让人触目惊心,投资上没受影响的,有两种人:一是,不投资的人;二是,收藏抗跌艺术品珠宝精品的人。
不投资的人,都庆幸自己定存户口的钱,至少保住大部分;收藏艺术精品的人,则啧啧称奇,自己的投资缩水有限,有的还逆势上扬。
连续涨了30年从未掉价的钻石,今年仅微跌5%;古董钟表顶多交易量下滑,精品还有基本盘,每年可涨15%。相较于跌掉9成的美国金融股、高峰期跌去6成的美国房产、跌去3成以上的上海房产、跌掉7成的沪深股市,收藏家们都该笑开怀。
尽管今年9月17日苏富比在纽约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受金融风暴波及,成交额不到六千万人民币,成交率仅65%,创下新低。香港苏富比秋拍总成交金额仅港币10亿9,778万元,只达到拍前预估的八分之一,相较今春春拍的70亿元成交量,严重下滑。
但老东西、抗跌精品依然赭赭发光,受伤有限。刚落幕的佳士得秋拍,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成交金额只有11亿港币,成交率70%,可是抗跌精品,表现出众。虽然,曾以7536万港元在佳士得春拍创下中国当代艺术世界拍卖纪录的曾梵志作品遭遇流拍,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之二》以2642万港元成交,低于之前的预估,但仍然亮眼。
我想起,约一年多前,到北京采访著名作家、兼昆仑饭店董事长海岩,那时,媒体传言,海岩因为和朋友投资港式餐厅以及《五星大饭店》电视剧预算严重超支,面临破产。
他笑着说,虽然言过其实,但创业与投资拍片,的确没有让他赚到钱。真正让他赚到钱的,是他个人的兴趣:搜藏明代清代海南黄花梨木家具。
由于,海南黄花梨木需要上千年才能长成粗干;精品古董黄花梨家具基本上,是卖一件少一件,因此洛阳纸贵。当时,海岩表示,“黄花梨木市场价达到 一立方米260万元。由于木材稀缺,一件海南黄花梨的条案要30万到50万元之间,一对黄花梨的顶箱柜价钱在100万到200万元之间,这还是旧料新做的价钱。”
精品的稀缺性,造就其不败地位。例如一个由业界传出的真实故事,一位台湾珠宝藏家在5年前,买入一颗价值300多万美金的5克拉蓝钻,却在5年后以800万美金卖出,涨了2倍多。可是,市场上的蓝钻,卖一颗少一颗,下次同样大小的蓝钻,市场价可能上达千万美金。
Alex’s Fancy Jewelry & Fine Arts总经理王德裕说,“白钻市场的标准价格都已经透明化,涨幅稳定;但是彩钻由于更为稀缺,价格的想象空间惊人。”如果拥有精品的蓝钻、绿钻、红钻,价格基本是由卖家随意高抬,都有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