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姬御兰记 深宫剧变 第三章 兵临城下 片段

标签:
楚穆王楚军城头深宫新郑文化 |
分类: 夏姬御兰记(宫廷历史小说) |
我的父亲大人看上去是个相当固执而又有些任性的君主。在楚穆王答应退兵并将子坚哥哥放回来后,父亲大人还是不肯收兵回城。父亲大人丢不起这个人,他压根就不想按照楚穆王的意思向楚国纳赂称臣,所以仍然固执己见地坚持着与楚军的对抗。然而楚穆王却不是一个好惹的荏,屯兵狼渊的他在迟迟等不到郑国的求和降书后立即责令楚将斗越椒和蒍贾领兵围攻父亲大人设在新郑城外的大营。
可想而知,兵力本就不是楚军对手的郑国军队在经历了一场场败仗之后早就变得更加疲软不堪,公子尨和乐耳、子坚哥哥、子丰哥哥先后战败,楚人很快便把父亲大人的中军大营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多亏了公子尨和子坚哥哥哥拼死保卫,才护着父亲大人的车驾冲出重围,灰溜溜地跑回新郑城来。一夜之间,新郑城再次处于岌岌可危的险境之中,盍城皆俱,即使身处新郑后宫深处的我也能听到从城里各个角落传来的惊慌的百姓们那阵阵鬼哭狼嚎的惊泣声。
新郑城再次戒严了。子蛮哥哥也披上了甲胄跟随子坚哥哥、子丰哥哥出现在新郑城头,誓死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连又是乱了好几天,楚穆王御驾亲征,率兵从狼渊赶到新郑城下,和斗越椒合兵一处,扬言一旦攻下新郑城便要屠灭城中百姓,毁掉郑国的宗庙和神社。
这一次,新郑城的所有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倾巢出动了,他们中的青壮年男人纷纷举起武器昂首挺立在新郑城头与城外驾着云梯放着火箭企图攻进城来的楚国人奋力对恃着,武器不够用时,他们就拿出家里用的烧火棍以及擀面用的擀面杖充作武器;而那些体弱多病的老人小孩和妇人们为了鼓舞他们正在城头上与楚人作战的亲人的士气,也都纷纷搬出家里的锅碗瓢盆靠在城墙底下敲得震天的响。
在父亲大人的号召下,新郑宫里所有的女人和寺人也都手持着各种家伙纷纷跑到城里助战。大家在实在找不出任何东西可以充当武器的时候,就把宫里不常用的琴瑟筝等乐器也一股脑地抱了出来,那架势根本就不像是要去抵御城外的敌人,倒更像是要在新郑城里举行一个隆重的音乐会。整个新郑城里因为有了我们的出现,显得更加混乱,无论是城头上正和城外的楚军奋力抗战的士兵,还是城墙底下敲着锅碗瓢盆以壮士气的百姓们,大家的目光都涮地一下聚集到我们身上。
我不知道当时的人们看到我们会作什么感想,不过我却能从他们惊异的目光里看出我们本身的荒唐和可笑。那些抱着琴瑟的寺人和宫婢们在人群中跌跌撞撞地穿过来走过去,几乎把所有被他们碰到的人都撞了个四脚朝天,然而他们还在继续着他们荒唐而又可笑的表演,怀里的琴瑟不时地被撞翻在地,在不合时宜地发出一两声悠扬的响动之际又突地戛然而止,弄得所有目睹此情此景的人的心全都乱了。
就在这纷乱之际,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悦耳动听的歌声直达我的耳际。那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曲子,我一下子便怔在了那里,心里所有的忧愁烦恼都被这清澈嘹亮的歌声抛却到九天之外去了。那歌声似曾相见,好像在哪儿听过一般,可一时半会又想不起来,难道是她?我蓦地转过身去远远眺望着歌声传来的方向,只是轻轻地一瞥我便顿然觉得紧紧绷着的身子自上而下都变得舒畅了起来。是她!真的是她!是歌女薇儿!她穿着一身乳白色的葛麻裙,以一种临危不乱的优雅姿态站在城墙根下为城上那些与楚国人英勇抗战的郑国战士们激情高歌着。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驷介镳镳。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她一遍遍地重复唱着这首叫做《清人》的郑国民谣,尽管她的脸上早已挂满了伤怀的泪珠,尽管城外楚军的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地朝城里面铺天盖地地传了过来,尽管那一枝枝越过城头射入城里的火箭不断伤及城里的无辜百姓,可薇儿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默默吟唱着,甚至连面色都丝毫没有任何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