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语中的状语后置

(2008-06-20 10:10:12)
标签:

教育

教育杂谈

文学

语文教学

知识/探究

分类: 人教课标版高一年级

学苑新报·语文天地        人教课标版高一年级第39

成语中的状语后置

●河北 吴浔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而从古代汉语脱胎而来的成语中也常有这种用法。
  状语后置现象在成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于”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是由介词“于”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无济于事”中“于事”是状语,放在了谓语“无济”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于事无济”。其他类似的还有重于泰山、死于非命、行成于思、无动于衷,无敌于天下、喜形于色、毕其功于一役、拒人于千里之外、嫁祸于人、耿耿于怀、防患于未然等。在文言文中,这类现象和用法比比皆是,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句中的第一个“于”解释为介词“从”,第二个“于”解释为介词“比”,“于蓝”便是后置的状语。
  第二,“以”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由介词“以”和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如:“绳之以法”中“以法”是状语部分,放在了谓语“绳”后面,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以法绳之”。其他类似的还有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动之以情等。文言句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用法,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句中的“以”解释为“把”,“以好乐”解释为“把喜欢音乐这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季语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