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许多难忘的事,有许多难忘的人,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点点滴滴。在蹦蹦跳跳中一天天长大,有些东西不能再做,不能重新拾取,只能回忆,在重温旧梦中体验曾经的快乐。
小圆凳
过年回家,注意到我小时候父亲特意给我做的三条腿的小圆凳,三十多年了,除了一条腿有些松动,还是那样结实,斑驳的黄漆,依然能辨别出原来的面目。记得小时候,每次吃饭我都要坐着它,街坊小孩都喜欢我的小凳子,高兴了,我会让他们坐坐,不高兴了,连摸也不让。后来长大了,就不再希罕。这次回家,看见小圆凳,心里很是亲切,特意坐着它在门台上和妈妈说着往事,说着村里熟悉的人,听着妈妈讲述周围发生的事情。虽然凳子显得有些小,但我坚持坐了很久。
抖空竹
闲在家没事,看侄子在院里抖空竹,一会儿就发出嗡嗡的声音,侄子说:我还会猴子爬杆,不知道他怎么操作的,空竹真的顺着绳子向上走。儿子在一旁看了,羡慕的不得了,不禁也试着玩,掌握不好分寸,不是掉地上,就是打转,要不就是绳子缠上了。抖空竹,需要技巧。
看着他们玩,想起小时候,村里一家来亲戚了,是北京的,其中有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会抖空竹,当时不知道空竹是什么,便和小朋友一起去看,那人在院里拿根绳子抖个大轱辘,他玩的那样好看,会让空竹飞上去,还能用绳子接住,我们躲在大门洞里看,生怕掉下来砸着。后来几天,我们经常到人家去看。因为没见过,所以很新鲜。
侄子和儿子玩腻了,跑出去玩了,我便拿起来,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胳膊主动使劲,另一个被动跟随,一会就发出哨声,可一会又抖不成了,胳膊都酸了,还是没能找到技巧。学什么都需要坚持,学什么都有窍门,需要经常练习,才能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好。待续
烧模(mu)
村里有个盆窑,专门烧瓦盆,所以村里好多人家在农闲时,驮上一车架子盆出去卖,或者用粮食换,做盆的原料是胶泥,一种黑而有韧性的泥。我们常常一伙去盆窑要泥,一人一大块,回来后分工,有的挖小窑,有的在砖上摔泥,要把泥摔熟踩好用,然后分成一个个小挤子,拍成小圆饼,在一个成型的模上压实,揭开后上面就有了相同的图案,有的是动物,有的是花,一个个做好后,放到砌好的窑里,用柴火烧,烧好一阵子才能熄火,扒开灰,便看见砖红色的模,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欣喜万分,烧的多了,还安排人到街上卖,一般两个人,边走边喊:柴火柴火换模来。小孩子会从家里拿出一把柴火换一个模,等积攒的柴火多了,就又开始烧。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有意思,此时的农村有的是柴,但村里的砖窑早已停了,小孩子们也不玩这种游戏了,可能都没听说过。现在他们或去打游戏,玩现成玩具,又有不同于我们的话题和乐趣,但童年的快乐是一样的纯真无邪。
挖陷坑
小时候的游戏很多,除了捉迷藏、过家家、推铁圈、抽陀罗,我们还挖陷坑,在土堆上挖一个坑,上面用细树枝和小木棍搭上,再盖上一层浮土,然后引诱不知道的小朋友去踩,坑里有时倒上水,男孩子坏,在坑里撒尿,踩上以后吓一跳,还弄一脚泥,制造者会为自己的成功哈哈大笑。然后开始新一轮游戏,引其他人上当,乐此不疲,直玩到天黑。
在回忆、做家务、乡邻的拜访中度过,在自家的感觉真好,虽然多年不长住,每每回去,觉得身心放松,没有工作之累,没有自己持家的烦乱,这里有爸爸妈妈,可以睡懒觉,可以四处走走,听着熟悉的乡音,很踏实。在这里,可以和妈妈说着童年的趣事,锥忆童年的伙伴,回想童年的顽皮。尽管这么大了,自己成家多年,还是愿意依在父母的屋檐下,去享受那份平和、关爱和安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