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正篇4则
(2012-11-16 01:17:34)
标签:
文化 |
分类: 汗青杂写 |
1、陈寔,字“仲弓”,号“太丘”,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学者兼官员,有一天他和朋友相约中午见面,共同出行。谁知道朋友过了中午还没来,陈太丘不再等待,独自先行。走后不久,朋友赶到,正值陈太丘的儿子陈纪在门外玩耍,就问他:“你父亲在吗?”陈纪当时只有七岁,回答道:“父亲等了您很久也没见人,就先走了。”
那位朋友非常生气,大骂:“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一起出行,竟然丢下我先跑了!”陈纪说:“是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的,到了中午您却不来,这叫无信;对着别人儿子骂其父亲,这是无礼!”
那位朋友听了,非常惭愧,就下车来拉陈纪的手,陈纪却跑进家门,头也不回。
(猴子曰:总觉得“非人哉”比“真不是人啊”要文雅,是我错觉吗……)
2、南阳宗承,字“世林”,是曹操同时期人,对曹操的为人相当鄙薄,拒不交往。等到曹操当了大司空,总领朝政之时,曾经得意地问宗承:“现在你可以和我交往了吧!”宗承回答:“松柏之志犹存!”
因为鄙视曹操的缘故,宗承的官位始终没有提起来,但是曹丕几兄弟每每到他家造访,都要毕恭毕敬在他位前行礼,备极礼遇,不敢怠慢。
背景故事:宗承是南阳安众人,父亲宗资就是位美名远播的君子,因此宗承自幼以修德正行为己任,卓尔不群,朝廷聘其为官也推辞不就。所以,听闻他节操高尚而前来拜望的宾客很多,当时曹操年才二十,也数次前去拜访,但都因为宗承面前客人太多,连句话都说不上。于是曹操就等到宗承单独起身之时,上前去抓住对方的手,表明自己想要结交的意愿,孰料宗承却坚决拒绝。
后来,曹操当了大司空,辅佐东汉朝政,就对宗承说:“当初你都不肯看我一眼,现在总可和我交往了吧?”宗承答道:“松柏之志犹存!”曹操很不高兴,奈何宗承贤名在外,因此仍旧给予礼遇,并且下令曹丕兄弟对其持子弟礼,拜官汉中太守,曹操平复冀中之后,宗承也随之到了邺地,其他人都因为功绩被升官,独有宗承由于鄙视曹操,不受提拔,但待遇愈厚,曹操常常到他家中咨问朝政要事,其地位在宾客之中数一数二。
后来,魏文帝曹丕升任宗承为直谏大夫,到了魏明帝曹睿时,曾想拜宗承为丞相,被宗承以年老为由,坚决拒绝了。
(猴子曰:就算是曹操,也搞不定傲娇~~)
3、魏文帝曹丕受禅称帝,陈群面有愁容。曹丕问他:“朕是应天受命才称帝的,你为什么不高兴?”陈群对答:“臣与华歆都曾为前朝服务,如今对改朝换代虽然心中喜悦,但顾及人臣大义,不免仍要形诸于色。”
背景故事:魏文帝曹丕受禅称帝之时,三公以下的臣子一律封爵,但是被拜为相国的华歆,因为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被迁官为司空,不封爵位。曹丕还久久不能释怀,问当时任尚书令的陈群:“我应天受命当了皇帝,百官无不欢欣鼓舞,喜笑颜开,就只有华歆和你怏怏不乐,这是为什么啊?”
陈群起身离席,长跪于地,回答:“臣和华歆都是前朝旧臣,所以对您受禅称帝一事虽然心中欢喜,却也无法忘怀人臣大义,难免要将哀戚流露于形色,何况,如果我们真的笑逐颜开,恐怕陛下您对这种行为也会表面上肯定,实则厌恨啊……”
曹丕听了大为欣慰,同时也叹息良久,此后愈发重视华歆与陈群两人。
(猴子曰:我发现聪明人就是要会说话,也要说实话才行。)
4、郭淮任关中都督的时候,很得民心,也有战功。他的妻子王氏是太尉王凌的妹妹,由于王凌犯事受到连累,依法当诛。当时朝廷来的使者索要王氏甚为急切,郭淮就告诫王氏准备行装,等使者一到,立刻随之出发。当时州府文武官员甚至老百姓都力劝郭淮干脆举兵造反算了,郭淮却没有同意。
到了使者来抓人那天,王氏上路,百姓沿途追赶号哭者数万人。走了几十里,郭淮突然下令左右全力追回夫人,于是等待已久的文武官员都奋力疾驰,全都一幅不要命的样子。等到王氏归返,郭淮拿出给司马懿的书信,对使者说:“我的五个孩子都悲恸不已,思念母亲,如果他们的妈妈死了,想必五个孩子也活不成,如果孩子们都没了,那我也不用活了。”
司马懿得到书信后,特赦免罪王氏。
背景故事: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建安年间任平原府丞,在魏文帝受禅时奉命出使祝贺,却因事迟到。时值文帝正和众臣欢宴,就沉下脸来责备他:“从前大禹在涂山集会诸侯,防风氏迟到,遂遭戮刑,如今普天同庆,你却来迟,你看该怎么办?”郭淮回答:“我听说五帝时期是用德行教化民众,直到夏后氏(大禹)上位,德政衰落,才开始用刑罚。现在我适逢唐虞之世,所以我知道我不会遭受与防风氏同样的厄运。”
文帝听后大悦,提升郭淮为雍州刺史,后来累迁至征西将军,在关中三十多年政声显著,后来享受仪同三司待遇,赠位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