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今天我在"那小嘴的厨房'学做了我最爱的日本料理的"寿司",而事实上寿司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历史和文化因素,很难用一两句话简单地把它说清楚。实际上我们现在对寿司的认识已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日本人也有很多误解之处。
现在我们一提到寿司,马上就会联想到加醋的米饭团上放新鲜的鱼暇之类的海鲜,蘸着酱油和绿芥茉吃的一种食品。其实在日本各地寿司的种类很多,其形状大多数都与上述寿司形状完全不一样。例如:三重县伊势地区有被称为"手捏寿司"的家乡饭。这种寿司是把金枪鱼切成一定大小的块,然后和紫菜及加醋米饭拌在一起吃。这种寿司没有什么特定的形状,也不用手把米饭攥成米饭团。而平时我们说的寿司是指"攥寿司"。实际上,除攥寿司之外,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寿司。但是我们还是先来谈谈攥寿司。
寿司的来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历史渊源并不久远,在江户时代的延宝年间(1673年至1680年),京都的医生松本善甫把各种海鲜用醋泡上一夜,然后和米饭攥在一起吃。可以说这是当时对食物保鲜的一种新的尝试。在那之后经过了一百五十年,住在江户城的一位名叫华屋与兵卫的人于文政六年(1823年)简化了寿司的做法和吃法,把米饭和用醋泡过的海鲜攥在一起,把它命名为"与兵卫寿司",公开出售。这就是现在的攥寿司的原型,这种说法早已成为定论。在东京及近郊不少地方可以看到挂着"华屋与兵卫"字号的日式餐馆连锁店,其名称即来源于此。这也就是说,现在在日餐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攥寿司的历史并不长,只有一百五十多年.
下面再谈谈绿芥末。寿司原来是一种倾向于甜味的食品,所以绿芥末与寿司饭团一起食用的历史也很浅。原来的想法是利用芥末的辛辣来保持寿司材料的新鲜度。
至于寿司的材料,从今天的常识来看,也没有长远的历史渊源。在攥司寿出现时,当时只有鱼肉为白色的鱼作材料。据说,使用红色的金枪鱼作寿司,
始于江户
幕府时代晚期的安政年间(1854年至1859年)。用金枪鱼的肥肉部分作寿司始于大正时代;进入昭和时代以后,海胆酱和鲑鱼子也成了作寿司的常用材料。寿司的"寿"字本来是"醋",日语的发音都是"su"。还有,寿司原来是写成"鮨(su
shi)的,意思是用醋泡过的鱼肉。原来的真正的寿司主要是以"斑鰶鱼"和"青花鱼"等为材料的。
现在,寿司成了高级饭菜的代名词,可是,最初寿司是小摊上的一种"小吃",也可以说是日式"快餐"。甚至到了现在,寿司店的厨房和食堂仍没有隔开,寿司师傅就在站在柜台里当着客人的面用手攥寿司。有的寿司店在柜台上方有像屋檐的样子的装饰物,保留着江户时代寿司摊的遗风。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除攥寿司之外,还有"卷起来"的寿司,这是指"海苔卷"。但是其中把煮好的干胡萝条卷起来的"干瓢卷"是从江户时代起就有的。进入明治时代以后又有了把金枪鱼的红色鱼肉卷进去的"铁火卷"。(为什么叫"铁火卷"呢?在日本,过去称赌博和赌徒为"铁火打"。"铁火卷"名称的来由似乎是由于人们一边赌博一边把这种寿司作为小吃来吃的缘故。这很像英国的有关"三明治"名称来源的传说。)
我们今天做的是一种令女孩子不能自拔的水果寿司,是用香蕉和火龙果还有醋泡过的米饭用海苔菜反卷回来,很好看,又特别的好吃.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 SUSI日记 <wbr>[2007年12月16日]](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后一篇:SKIN 魅力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