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尼泊尔边关
2005年9月21日上午,由樟木口岸进入尼泊尔,乱哄哄地找不到尼泊尔移民局,来回跑了好几趟,算是盖了入境章。看来这里和南美一些国家差不多,有签证没签证进入尼泊尔都没关系,只是你若没有尼泊尔签证,怕是中国的边关不放你出境。
(图片2)
横过公路溪流上的木桥。汽车直接冲过溪流,行人为了不湿鞋而从桥上走。
(图片3)
大巴车车顶客货混装。
我们国内聂拉木县城海拔4300米,樟木镇2300米,中尼边界的友谊桥海拔1700米。进了尼泊尔境内一路下坡十几公里便见到满目的香蕉、剑麻和甘蔗等热带植物了。这一带一方面海拔降低,主要由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得印度洋温暖、湿润的空气。得以生长热带植物。
2005年,那年代西藏人商业意识不强烈,自顾自山上放牛,种青稞,打酥油,一路走来,路边很少见到藏人的商店和餐店。或许我们50年代修通川藏公路之前,流动人员稀少,之后也大多是军车往来,游客还不太多。相比尼泊尔人,路边几乎家家全都开小卖店,尼泊尔的旅行,包里不必带什么食品,到处、随时都可以买到。
进入尼泊尔,顺水下坡路走了五十多公里,上坡十来公里,傍晚到达一个小村庄,一家小饭铺,很多司机停车吃饭。一个长方形的大铁盘子,分成几个格,各格里分别放了米饭,两块鸡蛋大小的炖羊肉,一份炖土豆,一份沙拉,一碗汤,计价60卢比,约合我们人民币5块多钱,侍者巡回,你米饭吃完了就给你加米饭,你菜吃完了就给你加菜,也加汤,吃饱了为止!只是不加肉,跃中饭量大,吃了个不亦乐乎,快哉此餐。
餐后晚上9点多钟,餐馆外草坡上支开帐篷露营;餐馆工作的三个小伙子,裹了被子,餐馆外一个棚子下过夜;餐馆老板本邀我住到他们店内,怕有蚊子,反倒睡不好,再有怕他们早晨开业时间太早,我山坡上可以睡到自然醒。
(图片4)
22号早晨,那家店的早餐,炸小油饼,蘸着土豆和青豆炖成的一小碟菜来吃,这样吃比我们的油饼、豆浆更有营养。
(图片5)
22号中午到达巴德岗,与人们聊天儿,左面一位是教师。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图片6-8) 巴德岗的古树。
(图片9)
巴德岗自行车卖苹果的流动摊位
(图片10)
巴德岗的庙宇。
巴德岗到处都是古庙,亭楼,小镇古色古香,风情浓郁。买门票与门警交谈,后来门警说:“原来你是中国人?”
“真的吗?
“让我看一下你的护照。
“啊!中国人半价。
退了我一半票价的钱。
(图片11)
巴德岗的庙宇和雕塑。
那天巴德岗一家餐馆晚餐后,三十多岁的店主邀我到房间里住宿,一张床,挂有蚊帐,半夜有位小伙子来店里买饮料,咔吧咔吧用手掰我那自行车把上的变速器。我两次温和制止,那小伙儿一面看着我,一面不停的掰弄,我看一眼店主,本来应该由他来出面制止,但店主面无表情,不说话,或者他惹不起那坏小子?我看倒像是二人同谋。跃中走近,猛然一掌劈过去,手掌外缘砍在那厮的喉结,那小伙儿一面剧烈咳嗽,流出眼泪,一面迅速逃跑了,以至于忘了拿那刚买的一瓶饮料。我们继续睡,第二天早上离开时发现,我挂在床头裤兜里约四、五十卢比不见了。我进入尼泊尔之前,手里剩下不多的人民币,在樟木兑换成了尼泊尔卢比,钱不多。尼泊尔人忠厚淳朴,发生这样的事件很偶然。
23日由巴德岗骑行到加德满都,兑币,午前11点钟才吃上早餐。
(图片12)
加德满都的水果摊和市民。
(图片13)
水果摊
(图片14)
水果摊
(图片15)
加德满都小庙、民居和流泉。
(图片16)
加德满都的庙宇。
(图片17)
加德满都的庙宇。
(图片18)
加德满都的庙宇。
(图片19)
加德满都的小卖店。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