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签证玻利维亚再次旅行记(上)

标签:
旅游 |
3月2日早晨,跃中由巴西库亚巴附近进入玻利维亚,巴西和玻利维亚的边关建筑在大路旁,大路没有遮拦。
我还特特问一句大路旁巴西的军警:“去玻利维亚是往前走吗?”军警们指着前面2百米远的建筑说:“那里就是玻利维亚。”但并不要求我出境办什么手续,其实入境也一样,没人阻拦。
那阵仗就是:两国的边关,你不理人家,人家也不理你,绝不会理你。
巴西方面没有任何的遮拦,进入玻利维亚数百米有一道拦路的绳索,只是拖在地上,跃中摆一摆手,冲了过去没减速,两名军警也是摆手笑一笑,算是陌路人互相打个招呼而已。
傍晚途遇一汽车抛锚,问修车人众,答说前行一百公里没有餐饮,但我离开圣马蒂亚斯时见到路标,90公里有一小镇。几个月前第一次玻利维亚之行已经领教过玻利维亚人的讲话不可信,今番第二次进入玻利维亚,算是见怪不怪了。
附近择一段干枯的河床,沙滩地,没有草的地方支开营帐,因为害怕草丛中有蛇。
煮餐时遭到蚊子的围攻,人只好躲到帐篷里,等餐煮好了拿到帐篷里用餐,帐篷里浑身冒汗,拿一块硬纸板扇风,后半夜才勉强入睡。
第二天30公里到达那座小镇。
玻利维亚属于人烟比较稀少的国家,大都要几十公里才会遇到有餐饮的村镇,进入山高谷深的路段,几十公里的上坡路,对于自行车来说距离不短。
打探路途、餐饮信息时,不同玻利维亚人的回答往往大相径庭。要是餐后问餐店的人,回答往往是一百公里,二百公里,或许他们希望你再买他几份餐,打包带走。要是你傍晚到达某个小村庄,人们会说:往前走一公里、两公里有大村镇,有餐店,有旅店,他们希望你赶快离开。
那天傍晚到达一个小村庄,问到波霍(Pojo)还有多少公里,众中一个中年人答说还有5公里,另一人纠正他说:“不对,是6公里!”那里人很有说假话的天才,他们的争论使跃中相信,那地图上的波霍不远了。
当时天下着大雨,见这小村庄没有太理想的露营地,便想,宁可贪些晚,到了波霍可以吃顿热乎饭,找个避雨的露营地,走出4公里,天渐渐黑了,终觉玻利维亚人讲话不可过于相信,便伸手拦车相问,一般来说,玻利维亚人的车是拦不住的,搭便车更没门儿,出我意料之外,那车停了下来,里面是4个警察,说波霍还有30公里,实际33公里。但说距此5公里有个小村庄,实为9公里,我便冒着雨爬坡往前走,土路,泥水,颠簸,没有星月,一团漆黑,几次摔倒,只好推车往前走,雨水顺着雨衣流在裤腿和鞋里,9公里上坡路,天晚精疲力尽的时段,我走了约4个小时,终于到达一个小村庄。
路灯光下将要穿过村庄之时,见一户人家灯火窗前立有一人,便上前求宿在她家门前临街、避雨的廊下,那老太婆连说不行!不行!我又说给你十块钱,能不能给我弄些吃的,不论什么,只要热乎就行。老太婆又连说没有!没有!还说往前走两公里有餐馆,且不说再走两公里上坡路,后半夜到那里餐馆已经闭门,两公里有没有村庄?她玻利维亚人讲话我哪里还敢轻信?
还算不错,她指给我附近的教堂,到了那里一看,门上着锁,房檐长有1米半,有一定的遮雨功能,可那雨下的水汽,将那檐下1米半宽的磁砖地上积了一层水,人来人往,踩了很多的泥,我折了树枝,抖一抖水珠,将磁砖地擦抹干净,将篷布铺在地上,上面支开帐篷。
这一停止了用力推车爬坡,浑身冷得发抖,那可是海拔3千米的地方,两腿、鞋袜尽皆湿透,后背和两臂的衣服在雨衣里也被汗水湿透,尽皆湿透。
两手和全身因寒冷而颤抖着支开帐篷,钻进帐篷里点燃酒精炉煮晚餐。在帐篷里用酒精炉是危险的,黑暗之中若不慎将酒精炉碰翻的话,应手处放一瓶水和一条毛巾准备灭火。
进入帐篷绻腿坐下来,两腿就开始抽筋,脚踝和脚趾也抽筋。
当时跃中就想,那小村庄问路,要是在巴基斯坦,人们可能会说前面130公里没有人烟,因而邀请我到他们家中食宿。
当晚帐篷里煮了米粥,餐后浑身暖了起来,也算一夜好睡。只是第二天中午要晒干那帐篷、篷布和防潮垫。
第二天上坡两公里还真有村庄和餐饮,地名标高3千4百98米。
当天中午穿过颇霍,晚上天将黑又到了一个小村庄,进村正在大拆大卸修理的一辆小面包车那里围了一群人,我走去和人们说:晚上好,人们全都看着我不说话。我说我由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现如今天晚,我需要在此住一夜,我自己有帐篷。
“你就住在那里吧”。一位老头儿冷了面孔指着附近一片草坡儿说。
“太好了,太好了!”人家竟然没说不行,跃中又把那“感谢”连说了四、五遍。
跃中又说:“我出十块钱,不论什么,只要热乎就可以,有没有谁家愿意给我些什么吃的?”
“没有!”众中约有10个人异口同声。
“这村里有没有什么小卖店,我想买几个面包。”
“没有!”又是异口同声。
“好吧,那么能不能给我一瓶水?”
“没有!”······。
我转眼看见附近路灯下有个水龙头,由于关的不严还在滴水,便笑着说:“我在那儿接些水吧。”
那先前让我住草坡的老头儿又说跃中不可以住在这里,说往前走2公里有村庄,也有餐馆。跃中也不敢相信他说的是不是真话。便说自己一天自行车爬了几十公里的高坡,太累,已经走不动了。
当时跃中心想,要是自己不带食品和炊具的话,今天死定了!要是没有水,这里也不能停,连餐也不能煮。
水的问题解决了,我便择一栋土屋背风一侧支开酒精炉煮晚餐,有大豆、青椒、花菜、胡萝卜、洋葱和米等物。
煮餐时一位满脸横肉的婆娘问我有没有证件,我说没有;那婆娘满脸的愤怒说:要是没证件你不可以住在这里!
但另一个男的却凑过来悄声说:要是你出10块钱,我家可以为你提供晚餐。我连忙表示遗憾,我的米已经煮上了,对他说了3遍感谢。我将餐煮好,正在吃的时候,一位妇女端了一盘饭送了过来,米和土豆煮在一起,有一点素菜,一个煮鸡蛋。
那盘饭我吃了1/4,余下的第二天煮一下作了早餐。
(走出两公里有个小村,但绝没有餐馆儿。)
(大清早儿,这位老婆婆已经拾了柴走在了回家的路上,她是要煮早餐了吧?)
早晨,有些上学的小学生与我同路,因为是上坡儿,骑不快,学生们跑步、或快走能跟上我,两公里后还真有几栋房屋,但绝没有餐馆。5公里后一个稍大的村庄,有商店,还有一所学校,和我一路的孩子们也都在这儿上学,估计这里赶集的日子会有餐饮。
(临分手和孩子们在学校前留个影)
跃中和收获土豆的农夫、农妇在一起。
隔了一道沟,远远的山坡上,人们在收获土豆。
这玻利维亚大面积的土地都是用来种植土豆的,这里土豆不圆,方楞的,眼子又大又深,削皮时去掉了土豆的一半。他们需要改良品种。
(小村镇的水果摊儿)
(水果摊儿)
坛装的SOMO和CHICHA都是果汁酿制的饮料,略含酒精。
我煮餐时一位身穿黄色工作服,满身油渍的人旁边经过,见到我的炉火而惊奇,过来和我聊一聊,说他是巴西人,在这里修车工作。我想他一定是位哪方面的技术大拿,玻利维亚人工资水平低,只能是高薪聘请他在这儿工作。巴西经济相对发达,而玻利维亚是南美最贫穷的国家。
见那位巴西人和善,考虑到明天早上煮咖啡,便问一句:你们这儿有水吗:能不能给我一瓶?
他便拿了我的空瓶子去了停车场,送水回来时还带来了那刚才说没有水的看门的一个老头儿,这里地势海拔2千3百米,不怎么冷,我本来还穿着短衣裤,停下来不蹬车了,煮餐时我才刚刚穿上长衣裤,可那看门老人穿一身皮衣裤,戴了皮帽子,紧紧系了帽扇,像是由北极来的人。
巴西人说:“这儿夜里冷,你住到我们里面来吧,我们有空房子。”然后他就走了。
餐后我来停车场,找到那位名叫巴口的“北极老人”,他安排我住他隔壁的一间办公室,隔墙上有一扇窗,互相可以观望。
我怕第二天早晨万一起晚了会影响到办公室人的工作,睡前特叮嘱巴口说,我没有表,要是早晨6点钟我还没有醒来,请他叫我一声。巴口满口答应,朋友长,朋友短的,很是友善。
第二天早晨,巴口喊我起身,说是6点了。我看天还太黑,自行车上路有危险,汽车多。我说天还太黑,我再躺半小时吧?巴口满口答应,朋友长朋友短的。
半小时后我起身上路,我感觉怎么天还是这么黑?走出两三公里,停下来在一家商店前的棚子下点燃酒精炉煮一杯咖啡,就着面包早餐后,天还是黑,我特特打开电脑看一看时间,才4点10分。估计那巴口两点钟就把我给喊起来了。
巴西和玻利维亚同是基督教国家,但遇到问题思维和处理的方式却大相径庭。
那天离开科帢班巴不远便开始爬高坡,午后遇到路边三栋房子,第一间是餐饮店,入内见牌子上写着:咖啡、茶、三明治诸物,叫了咖啡和三明治,女人说没有,用手指给我第二栋房子,那是在骗我走出她家店门,要我到外面去,她不想直接赶我出去,我过去一看,锁着门,只是普通的民房,第三栋一样。我又返回来,想买瓶可乐,那里明面上摆有一些饮料,我自己有面包,将就吃点儿,坐下来休息休息。那女人见我返回来,在我面前呯的一声关上门,还上了门闩。我在台阶上呆坐了一会儿,只好自己点火煮了咖啡,吃一些面包。水用光了,在窗口和女人说要一瓶水,女人连说3遍“没有”。
(反正她家关门不营业了,跃中堵住门儿坐在台阶上自己煮了咖啡)
我不敢相信她玻利维亚人,说太累,走不动了。我煮晚餐时她一家人锁门回家,那女人还特特到我近前,板着脸,严肃的说,夜里我不可以睡在她店前的棚子下。第二天我爬坡10公里才遇见村店。
玻利维亚,尤其是大路边的餐馆,里面人见到跃中餐馆外面停车,很多次迎出来告诉我,没有吃的,什么吃的都没有。有几次我只好在餐馆儿门外自己煮,煮餐时,那些卡车停在路边,司机下车进了餐馆儿就吃饭。
(因为人家坚决不卖,跃中只好在这家路边餐馆前自己煮了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