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尤那卡

(2012-02-19 04:06:22)
标签:

斯拉夫语

千里香

吉普赛人

马其顿

“尤那卡”是一个保加利亚单词,它的意思是···?啊啊,为了读者更明白,我还是举个例子来说说吧。

餐后,妈妈递给孩子一张餐巾纸,要他把嘴上的饭粒擦擦干净,孩子虽然把嘴上的饭粒抹到了腮,还不如不擦,但妈妈往往要鼓励和夸奖孩子,保加利亚的妈妈通常会说:“你擦的真干净,你做的很好,你真是个‘尤那卡’!”

那“尤那卡”就是“成年人”的意思,但它一般只限于用来夸奖孩子,如前所述,妈妈说孩子是“尤那卡”,那意思也就是夸奖孩子:“已经是大人了,已经是成年人了,什么都会做了,已经会擦嘴了”。但这“尤那卡(成年人)”一词的受体只限于孩子,若用来说一位真正的成年人就非常可笑了。

记得索菲亚千里香饭店之时,一次餐桌儿上结账,一人抱怨另一位又高又壮的吃喝太多,均摊费用不公平,当然那是在开玩笑,他们是老朋友。跃中也开玩笑,说那人是个“尤那卡”,引得餐厅内顾客们哄堂大笑。后来,那位壮汉每次进入千里香饭店,他的名字就改成了“尤那卡”,他的餐伴会说:“我点一杯伏特加,给尤那卡来杯威士忌。”那位尤那卡有时也会喊:“给本尤那卡再添一盘儿什锦炒饭!给本尤那卡炒饭的量要大!我是尤那卡!”每当此时,餐厅里笑声一片,各餐桌本来陌生的顾客互相敬酒,多席几乎变成了一席。

斯拉夫语的三十来个字母,是由保加利亚的吉里殴和麦道蒂两兄弟创造的,保加利亚人深深以此为自豪。现如今与俄语字母基本还是相同,语言相同处不太多。

跃中的保加利亚语,在前南斯拉夫诸国基本都能通用,有些小的差别,通过一定的猜测,大都能够明白;在马其顿,几乎没有差别,甚至连歌曲,也大都相同。

跃中在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期间,一个公园一侧有家餐厅,园内大面积摆开桌椅,跃中自己煮,晚餐后,坐到餐厅的椅子上,只叫一杯啤酒,听那熟悉的歌曲,与人们聊天,语言障碍不大;餐厅闭门后,旁边大树下支开帐篷,免费露营,餐厅有值夜保安,算是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那段时间,跃中连着几个月,签证四处撞墙,焦头烂额,斯科普里又被一位中国驴把式领事尽情奚落、羞辱一番,郁闷到极点的时候。而那天在斯洛文尼亚使馆拿下了申根签证,而且还免了我的签证费。当时留下护照,要我下午来拿签证。

午餐后坐在斯國使馆附近一个小公园的木椅上消磨时间,一个吉普赛小女孩儿带了我以为是她弟弟的一个小男孩儿前来乞讨,跃中当时心情愉悦,便包里取出个小面包相送,人家不要,她手里本来端着炸薯条,这时坐在另一条木椅上,蘸着番茄酱,姐弟二人合用一柄叉,你一口、他一口,吃得香;见人家不要,跃中便自己手撕了那面包,往嘴里放。

吉普赛姑娘大概是见我自行车包囊、尘土,行踪怪异,略为好奇,有一搭没一搭的问:“你是哪里人?”

“你是骑这自行车儿由中国到这儿来的吗?”

“你流浪的路上有多少年?”

得到答复后面部表情惊愕,口中啧啧有声:“你呀!你,我的天啊!你真可怜。”

后来又问:“你家里有老婆和孩子吗?”

回答之后,跃中也反问一句,纯属开玩笑的:“你呢?”

“有,一个儿子,”女孩儿说。

把跃中吓得着实一愣,眼见她的胸,平平的,胸部还没有发育,看起来只有十一二岁的样子,还属于幼女。

“他就是你的儿子吗?”跃中指着那男孩儿问。

“是”。

“几岁了”?

5岁”。

“你呢”?

“十五”。

“你、你”,跃中在心里说:你十岁生儿子,或者是九岁怀孕?跃中惊得语不成句,“你呀你,我的天啊,你真是个尤那卡”。

              忆述马其顿故事 结稿于 波哥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