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四季风向的形成
(2015-04-10 21:07:32)
标签:
老中医新健康圈罗化云中原季风形成气温气压新解黄帝内经 |
分类: 文化 |
中原地区四季风向的形成
《黄帝内经》讲:春天阳气升,起东风;夏季火气盛,起南风;秋季气温降,起西风;冬季阴气盛,起北风。一年间,随着太阳的远离和回归,引起了中原地区的气温变化,以及四季风向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从现代气象学来讲,其原理是怎样的呢?
现代气象学认为:冬季和夏季海陆气温是不同的,冬季海洋比陆地暖,夏季海洋比陆地冷.温度不同了,气压也是不同的.冬季大陆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海洋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夏季相反,海洋上气温低些气压高些,大陆上气温高些气压低些.既然海陆之间发生气压差异,空气就要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于是形成了冬夏季海陆之间不同的风向,冬季由陆向南海起风,就是北风;夏季由南海向陆起风,就是南风。中原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正是位于这些高低气压之间的地带,冬、夏季风也就特别盛行了.冬、夏季节风的形成和风向解释的很清楚了。
春季东风和秋季西风的形成也是基于气温和气压的差异所形成的。春季,大地温度回升快,气压降低,而东海气温上升偏慢,气压较高,距离中原地区陆地更近,于是在春季就刮起了东风。与此相反,秋季东海气温偏高,气压偏低,而陆地气温偏低,气压偏高,于是就由陆地向东海刮起了西风。
前一篇:臭椿的美丽幼芽
后一篇:书法家贾老先生80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