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微博直播自杀 |
http://s12/mw690/001qaM7Xzy6O5kuDvRhcb&690
文:薄荷玥儿
前几天看新闻,四川泸州一个年仅19岁的小伙子疑因失恋产生厌世的想法,于是在微博上透露想自杀离开这个世界。当晚在众多网友的劝解下,小伙似乎熄灭了想自杀的念头。然第二天早上又发微博决定还是离开。小伙微博发了买的钢炭、安眠药等图片,封闭了门窗,吃了药,点燃钢炭,直播自杀开始。
从开始到最后三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小伙子共发了38条微博:“下辈子再见吧大家,我要死了。”“眼睛睁不开了,自救也没法了,真的要永别了……”在众多网友的合力救援下,泸州警方最终确定了小伙子的自杀地点,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小伙子因抢救无效死亡。
同为川人,玥妈对此深感唏嘘。一个才19岁的小伙子,一段才一周的网恋,竟这样轻而易举地夺走了一个青春男孩的生命,这个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竟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仔细想想,其实网恋失败只是一根导火索,造成小伙悲观厌世却是由于自身成长环境和多年不健康成长积压形成的。男孩很小父母离异,再也没见过父亲,后母亲改嫁远方,自小由外婆带大。缺乏家庭关爱让性格很压抑,而又遭遇工作不适应,网恋女友背叛,一举激发了想自杀的念头。
然而,虽然看似一心求死的人就一定想死吗?著名学者石勇说过:“一心求死的人,已经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既不希望有人看到,也不想看到别人。所以,他如果‘直播自杀’,说明他即使求死的程度很强烈,仍想和这个世界打交道,也即仍有生的留恋。”那就不难理解,这种“直播自杀”的人往往是心里充满矛盾的人,他们此时很脆弱,直播只是希望被关注并获得帮助。所以,即便是小伙子当时承受着很大的伤痛,死亡未必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那又是谁把他推向了死亡呢?是我们的网络冷暴力。在男孩直播自杀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多的网友在不停的开导和劝解自杀者,并不停寻找阻止自杀和救援的方法以期以挽救一个年轻男孩的生命。然而,也有一些网络围观者不仅不做出积极的举动,更是不断地怂恿、嘲笑和点赞的暴力行为,成为了压倒了男孩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想想,一个被家庭被女友抛弃的人,一个处于绝望里的人原是想通过微博直播自杀的方式能引起社会关注,获得社会上这些莫不相识朋友的帮助,当看到评论和转发中不断出现“忍不住哈哈哈”或“老板,再加20串肉串”等讥讽,他会是怎样一种雪上加霜的心理?不是这些不嫌事多的冷漠围观者,男孩的命运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
逝者已矣,生者反思。为人父母,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健康的成长环境,怎样给孩子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是要培养一个博学多才的孩子,还是应该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对我来说,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一个有强大心理承受力的孩子才是父母的首选。既不能把孩子捧在手心里怕摔着,也不能把孩子生下来不管不顾,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感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不同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有利的。而作为一个网络成年人,应该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蓄意散播谣言,拒绝网络暴力,自觉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但愿男孩的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