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端午......

标签:
文化情感历史教育美食 |
分类: 杂谈 |
大话端午......
今天端午节,我们来扯一扯粽子。哈,就是扯,一种遐想,别当真!!
我们都是在端午的这一天,以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屈原,这种文化目前已经约定成俗和无可争议。但历史上果真如此吗?并非。
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的?屈原为什么姓屈?为什么粽子用江米包?带着这些话题,下面我们来扒扯一下:
第一,屈原原本姓芈,叫芈原,其投江死后,当时楚人是没有人纪念他的(我们想想,国都没了,跑的跑,逃的逃,兵荒马乱的,哪有这心情,再说,这种意
识形 态是需要统
治者来谋划的,如果楚怀王有这脑子,屈原还能投江吗?逻辑上不支持),直到秦末项羽起兵后,为了团结族人,才以纪念芈原的忠心,来加强当时的社
会意 识形
态,才搞出来端午怀仕的民俗而已,这与姜女哭城、桃园结义,也包括我们的雷锋一个意思,就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导向。那为什么把芈原改为屈原了尼?我估计吧,是不是因为其死的太憋屈了,于是就将芈姓改成了屈姓,叫屈原,一直至今吧。
第二,为什么用江米来包粽子呢?很简单,因为他投的是汨罗江啊,又原姓芈,故用谐音“江米”来做食材,以此悼念。
第三,真正的端午节的来历,从古至今,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的?是哪个朝代开始的,至今也无正解,但不管哪种传说,楚、吴、越、汉、晋、夏,都是离不开江浙地区的传说,这倒是真的。但是,我们现在都认为端午纪念屈原,主要是屈原的三部作品《离骚》、《问天》、《九歌》这个原因,而从离骚我们也推定出一个结论,端午节这个民俗肯定是要早于屈原的出生的,这么来推断,那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概率更大些…...
六亩小葱
20200625早
后一篇:共勉.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