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食节遐想......

(2020-04-03 11:36:36)
标签:

娱乐

文化

情感

历史

教育

寒食节遐想......

寒食节遐想......

这两天,看到有朋友在圈里讲寒食节。正好今天中午没啥事,也来凑个热闹,扯一扯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对于端午和清明,坊间对寒食节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浓烈,估计这主要是与阴气有关,或与清明的时间较近,淡化了寒食节。有关寒食节的由来,网上都有,大家可以上网详细看一下,挺有意思的一个典故,故事主要反映的是晋文公与介子推君臣之间“割股奉君”的忠君思想。其概意是: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献公有一个心肠很坏的妃子,她生的儿子因为不是太子,名份上接不了班,怎么办尼?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君王老婆很多的,连君上自己都记不住哪个是自己的媳妇都,而在后宫,母以子荣,所以,这个坏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接君上的班,设计害死了太子。太子有个弟弟叫重耳,情商挺高,为了躲避自己也被害,便流亡出逃了。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艰苦,时间一长,原来跟着他一起逃难的臣子们,多伴陆续跑路了,只剩下几个忠心的还一直跟随着他,其中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很是忠诚!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大块腿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也有说是水煮的,意思反正都差不多)。多年以后,重耳励精图治,回国做了君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掌权后,不能忘了那些跟他同甘共苦的哥们和臣子啊,便大加封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是,封赏中却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示提醒,晋文公才恍然大悟,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封,可是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就自己亲自请,可是介子推还是不见君上,还背着老母亲躲进了山里,那么大的山咋找啊,有人说放火,他就能下山了,结果介子推和他妈都被烧死在了一棵老树下。介子推死前,还给晋文公留下了一份血书,内容主要是让晋文公要好好地治国理政,当一名好君上,千万别当暴君、顽君和昏君。晋文公灰常受感动,并把血书当成了自己的座佑铭时刻带在身边,在山上的老树下厚葬了介子推,并把介子推的这种忠君先进感人事迹向全国干部职工和老百姓进行了宣贯(那时,就已经把死了的人进行追授荣誉称号了),把这一天,法定为了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一年后,晋文公率领文武百官再去扫墓时,发现这棵被烧死的老柳树又活了,于是便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祭扫恩人和故人。因为古时候都是以阴历为历法的,24节气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和内在逻辑的,清明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而寒食节又不能与清明节重叠,于是就把清明的前三天确定为寒食节了。多少年后,寒食、清明便成了晋国百姓的隆重节日,后来秦汉也一直延用至今,每逢寒食节,人们不能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和枣饼等,山西一带的老百姓还吃“子推燕”、戴柳条圈、门上插柳技等习俗,以示怀念。
故事归故事,因为故事的情节一直都是这么流传的,所以,我们也就一直这么相信的。但是,我对这个故事有三点疑问,或说,在逻辑上说不通:
第一,介子推陪着重耳一起流亡,如果有一口吃的,按当时的君臣关系,都得先可重耳吃,介子推是吃不着的,如果说饿晕,也应该先是介子推最先饿晕才对,如果重耳被饿晕,那么估计介子推不得饿死了啊,而介子推还能有力气割自己身上的肉并生火烤熟,这除了勇气外,还需要身体有足够的力气才能实现和做到,这做为一个文臣而言挺难的,在逻辑上未免有些牵强。
第二,就当时的医疗环境和条件,割那么大的一块腿肉,神经和动脉血管能碰不着,也不缝合消炎,介子推还能活到多年后?这也是件很难的事情,如果这是真实的,那么我觉得介子推的医术绝不在扁鹊之下,我很怀疑。
第三,如果故事情节成立,那么介子推对重耳的这种忠诚,无疑是所有跟随重耳一起流亡的臣子中,最不能让重耳忘记的一个人了,重耳执政后,又怎么能对其它的臣子都封赏了,却偏偏忘记了介子推尼?如果重耳真的忘了,那么这种人又怎么能当上一代明君尼? 我有时想到这个故事时,时不时的总以小人的心思想这个典故的真实情况会不会这下面这个样子呢:当时,重耳确实真的快饿死了,又没食品,怎么办?重耳心眼多啊,便向介子推说,“子推啊,寡人快要饿死了呀,要是现在有一块肉就好了啊,不管啥肉都行啊”,介子推一听就明白了,现在这兵荒马乱的,就我这身子骨,走路都摇晃呢,到哪弄肉去啊,这分明是主人要吃我身上的肉啊!但那个年代,君让臣死,臣不得不亡啊,于是便割下了自己的腿肉给重耳吃了,因为当时的介子推,估计身上也只有腿上能割下来肉了啊。这件事,当时在场的当事人只有他俩或少数的几个人知道,等重耳得权后,他怎么说,都是对的,于是乎,“割股奉君”也就流传至今了......我的这种遐想虽然有些灰暗,但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我的结论是:要么介子推割肉奉君的故事是假,要么就是心机很重的重耳编造出来的故事来做为一种政  治导向,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政  治抱负。其实在古代,类似于像割肉奉君这样的典故有很多的,什么左白桃与羊角哀了,孟姜女哭长城了,等等,未必真有其事,就是当时政  治需要的一种意 识形  态导向罢了。
哈,就是闲扯,别当真,该吃冷食还是要吃滴……

六亩小葱 20200403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阶段性小结。
后一篇:清明.诗六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