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温总理学习!

(2012-03-15 20:33:33)
分类: 杂谈

   向温总理学习!

 

   如果评选领导人中谁的文采最好,估计当属温总理。从近几年温总理在两会上答中外记者问中可见一斑,下面我们来回忆下:

  

  2003年答中外记者问:

  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总记得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自《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我当选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出自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使我想起……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歌词。

  ——出自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最重要的是要精简机构和人员——中国古代《大学》中说,“生财有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现在在农村倒过来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出自《大学》。

 

2004答中外记者问

  有一位朋友问我,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诗来概括一下你今年和今后的工作。我想起两位伟人的诗,一句是毛泽东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

 

  明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417日,一位台湾诗人几乎是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他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出自丘逢甲《春愁》。

 

   2005答中外记者问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记者先生,你可以翻开1861年贵国制定的两部反分裂法,不也是同样的内容吗?而且随后就发生了南北战争。我们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中国有一句古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

   ——语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2006答中外记者问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湾当局领导人阻挠开放“三通”,收紧以至限制两岸的经贸往来,这不仅不利于台湾的经济发展,而且损害台湾同胞利益。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2007答中外记者问:

  日中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这是管子的话。     

     ——出自《管子·版法》。

 

  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08答中外记者问

  5年已经过去了,“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也是人民书写的。

  ——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

 

  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

 

  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脑子里总是在想,“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将继续扩大同台湾经贸交流的范围,包括投资、贸易、旅游、金融,提高合作的层次。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出自南宋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题三义塔》。

 

  我一直很重视两句话:一句话来自《诗经》,一句话来自《诗品》,就是“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文王》。“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2009“答中外记者问: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

  ——“明年春色倍还人”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

 

  最为重要的就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人的心开始暖起来了。我以为,心暖则经济暖。我们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乞火莫若取燧”,就是说向人借火不如得到燧石;“寄汲莫若凿井”,就是说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语出《淮南子·览冥训》。 

 

  我们认为我国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机遇。我真希望中国经济能早一天回升。有些事情正像你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行动,而不能坐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

 

   2010答中外记者问:

  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将以此明志,做好今后三年的工作。

  ——出自战国屈原《离骚》。

 

  “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出自《彖传》。

  (说到台湾问题)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2011答中外记者问:

  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深知这两年的工作不比任何一年要轻松。“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谢谢。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我们是同胞,“骨肉之亲,析而不殊”。

  ——出自《汉书·武五子传》。

 

    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出自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诗品·纤秾》。

 

2012答中外记者问

开场白中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出自黄石公 《素书》(原文: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意思是: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

 

对自己的评价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清·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原诗: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意思是: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难道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文:《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意思是: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的做下去!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出自元·张养浩  《为政公告》(原文:虽然臣之于君也,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凡所白于上者,不可泄于外而伐诸人)

意思是:臣下对于君王,入朝应该勤勤恳恳、竭尽忠心,出朝则应该谦逊谨慎、自我责备。

 

谈海峡两岸关系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出自汉·王充《论衡·感虚篇》(原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意思是: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原文:“《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出自清·林朝崧 《无闷草堂诗存》(原诗:吾人聚散本难知,分手何须泣路歧; 但使三生盟片石,不应一步阻雷池。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珍重莱衣归故里,相思寄我采薇诗。)

意思是:诗人有感于台湾被割让,遂感慨虽然补天无术,但(海峡两岸)重新团员是可以等到的。

 

谈香港问题说:寸寸河山寸寸金

——出自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原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意思是:极言祖国山河之可贵。时值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国家面临着割地赔款的屈辱境地,诗人以诗言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精神。

 

谈“网上拍砖”声音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原文: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意思是: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人言不足恤

——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原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意思是:人们的谣言没有什么可怕的。

 

从近几年温总这些引经据典的诗句中可以得到三点结论:一是总理小时候就志存高远,喜欢用这些励志的诗词鞭达自己。二是总理的记忆力很好。三是总理小学学习很好,学过和看过的书都能记住。

我自认为记忆力够好的了,中学学的古文现在基本上都能大致背下来,但和总理一比,唉,好有一比:戴草帽子KS---差远了。

 

向温总理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