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郁金香与中国的大蒜。
(2010-05-10 22:45:04)
标签:
杂谈美食时评财经股票 |
分类: 杂谈 |
荷兰的郁金香与中国的大蒜。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大蒜的价格2年时间上涨了150倍,08年山东的大蒜好的是3元钱1袋,不好的是2元钱1袋,现在是200元-300元1袋。
看了后当时没信,中午去市场转了一圈,顺便问了一下价格。靠,真的,普通的陈蒜是7元1斤,普通新蒜是4元1斤,1袋50斤,4元X50斤=200元/袋。独头紫皮蒜16元1斤,按1袋20斤,那是320元1袋。而旁边的猪肉,前槽才6.3元1斤,1斤蒜能买2.5斤前槽,能买3股宝钢、4股中国银行。人疯了可以治,秩序疯了无法治。。。。
路上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蒜会这么暴涨?
当时问卖菜的小贩为什么这么贵?回答说是上价贵,呵呵,这个回答没毛病。
到家上网一查,结果大致是这么几个原因:一,收成不好,货源少了。这个原因不成立,大蒜对气候和温湿度的要求相当的低,且这个季节也不存在旱和涝;二,说是大蒜能够预防甲流,吃的人多,供不应求。这个原因也不成立,再多也不能当饭吃,且茅台都能供应得上,还不如大蒜吗;三,说是出口量增加,但从官方查的数据大蒜的出口量是下降的。这个更不成立;四,说是被一些很有钱的人把大蒜买光了,温州炒客和山西煤老板是大蒜上涨的幕后推手。这个倒靠点谱,但也不太可能,那得多大的窖啊,现挖的啊,再说了如果真有这么有钱的人,同时是需要有胆量的,且大蒜不是什么鸡血石、寿山石等这种地域性很强的物品,那得多少炒客和推手啊。。。。所以,我认为这些原因或许都有,但都是表象,不是真正的原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暴涨之下必须带来暴利,暴利驱动下必再将暴涨。至于真实的原因,有一天历史会给出答案的。。。
联想到资本市场,眼下大蒜这种不正常的上涨能不能会复制出400年前荷兰的郁金香给荷兰人民所带来的繁荣与衰落的经济泡沫呢???80年代日本君子兰已经为我们走出了前车之鉴啊。。。
我们先看看荷兰郁金香所缔造的资本故事吧。。。
1630年,在荷兰一枝郁金香花根售价是今天的76000美元,合现在的人民币50W,相当于一台2.4奥迪V6的价格,你能想像得到这是真的吗?但这就是真的,这就是有名的郁金香泡沫经济。
历史定性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1593年,一个荷兰商人从土耳其进口第一颗郁金香花,并将之种值,由于这种花是进口的,因此拥有郁金香花便成为有钱人的符号与殊荣,有钱的人一定要拥有郁金香才算有钱,存银行的钱不算有钱,因此买郁金香便成为有钱人展示财富的象征,于是这个风气由荷兰扩散到德国,但这时郁金香正好染上一个传染病,这个病毒能使郁金香花瓣更鲜艳,于是染病毒的郁金香就更加抢手,形成有钱人抢购的风潮。一开始,只有郁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赏郁金香的美,但形成风潮后,就变了性质,人们买郁金香只是为了赚钱,投机者趁机炒作,只要今天买了,明天就能可赚一笔,由于买的人多了,交易市场也就形成了,交易场所也逐渐热闹起来,和90年代初的中国股票市场一样。
1634年,郁金香的炒作蔓延为全民投机,大家低买高卖,进行博傻,全民都变成郁金香的炒家,家家户户都倾全家资产,只为了买一朵郁金香。1千美元一朵郁金香,不到1个月,就可炒到2万美元了,如此的暴利,难怪全民都冲昏了头,人们工作不上,正事不干,每天乐此不疲地忙于郁金香的买卖。。。。最疯狂的时候,1朵郁金香的价值可以跟以下任何一样物品同价兑换:1朵郁金香可兑换4吨小麦、4头牛、8头猪、12只羊。
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股市上市,为降低投机者门坎,可以买到几分之一的郁金香,增加交易容易度,于是一个月之内可以获利20倍,透过选择权,获利可以放大100倍。当疯狂达到最高点时,有一位大户全数卖出,赚了大钱,同时荷兰政府开始采取调控,且从土耳其运来的郁金香也将大量抵达,忽然之间,郁金香并不再那么稀有,瞬间价格猛跌,六个星期内下跌90%,哀鸿遍野,财富破灭,到处破产,大梦初醒。。。。此时不管政府怎么护盘都挽救不了了,价格连创新低,许多股市交割无法完成,荷兰政府宣布这一事件为赌博事件,豁免交割,结束这一场疯狂的郁金香泡沫事件。
此后十年间,到1648年,荷兰的经济创伤才慢慢复原,在最高点值7万6仟美元的郁金香,六个星期之后竟只值1美元。。。。。
这就是世界经济史上有纪载的最有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经济,实际这是种很正常的经济规律,由于当时的政府没有前车之鉴,所以造成经济危机,但这为以后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可参考的教课书。在我们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经济泡沫呢?我个人认为实际郁金香的炒作是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商贾、利益和人性的贪欲等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进而形成了这个构成当时荷兰经济支柱的一个商贸市场。实际这在现在看来,和我们现在古懂收藏一样,是有钱人玩的东西,因为社会的流动性太大,人人都有钱,钱已经到了泛滥程度了,人们都梦想着追求站到有钱人的队伍中去,所以就炒了起来,实际的根本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大的原因。既便当时没有郁金香,也会出现另一个郁银香或郁铜香之类的炒作东西来,不然,在当时的政府调控能力下是无法解决过剩的流动性这个问题的。
我们再看看是不是存在下面这种资本经济链条(个人观点,权当看热闹,不要太相信哈):
社会的流动性多了-----就必须投放在虚拟资本中来追求再大的滚动资本(类似股票市场)造成虚拟的资本更大----促成流动性更大了-----进而增长相关交易的实物资本的增长和主体经济的增长----造成物价上涨、工资上涨、股市上涨、房市上涨----通货膨胀下形成经济泡沫,社会虚假繁荣,人数天天都是炒数字、政府天天玩数字-----依托某一特定的物品或虚拟市场站在最高峰上-----以蹦盘结束。
其实,像荷兰郁金香这种经济泡沫是经济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和我们身边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如股票、期货、债券、地价、房价、大蒜等投机交易是一样的,适度的经济泡沫,对活跃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利大于弊。但当泡沫过度膨胀,严重脱离主体经济时,就会演变成虚假繁荣,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将会导致经济崩溃、人心溃散、政局动荡。
比如18世纪初,“密西西比泡沫”出现在法国,与一个苏格兰叫约翰•劳的人有直接关系。他诞生于银行世家,凭借对这方面的兴趣与知识,让曾濒临经济危机的法国尽享繁荣,而最后却出现信用危机,让法国一贫如洗。下面这首讽刺诗就出自当时的法国(从网上查的):
星期一,我买股票去,
星期二,我赚了几百万,
星期三,我买家具,
星期四,我买好衣衫,
星期五,我跳舞去,
星期六,我进了乞丐收容站。
约翰•劳自己也是受害者,他去世时的处境非常悲惨,而人们却将责任推在他一人身上,连他的墓志铭上都写着:
“这里长眠着那个著名的苏格兰人,
他的计算技巧无人匹敌,
他用简单的代数规则,
把法国变得一贫如洗。”
然而,如果没有当时法国政府的一些不当调控举措,如果不是当时非理性投资者的贪得无厌,约翰•劳一人是没办法上演这初悲剧的。
实际现在看来,无论是荷兰的郁金香,还是法国的密西西比,都是经济泡沫和政治泡沫共震所造成的产物。
希望中国的大蒜真的不是荷兰的郁金香,也不是法国的密山西西比,真的能吗?如果解决不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我看悬!如果再这么样下去,即使现在的大蒜不是替罪羊,适时也会出来个大葱或生姜来!!!!
这时你还会对当前的股票市场的暴跌,而政府不抻手救市有何疑问吗?我认为政府这么做是正确的,后面还会下跌。。。。
偶来留诗云:
大蒜竟然成异葩,
游资囤积价浮夸。
草民不晓从谁后,
掮客明朝再炒茶!
哈哈哈。。。。。。
六亩小葱 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