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保健,有时需要放放血

标签:
佛学健康健康/保健内心社会 |
分类: 国医说健康 |
身体保健,有时需要放放血
中医的观念中,一直将‘气’视为生命之本,它也是生命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体就是一个充满气装了一些骨头等的一个皮囊”。气在体内无处不是,并行走于各处。《黄帝内经》中曾有这样的描述,“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比如,大家打球时不小心撞着腿了,一般先是比较强烈的疼痛,疼痛之后,就慢慢见着这个被撞的地方肿起来了。这就是撞着的这个地方,先伤的是气,然后再是血汇聚过来,肿起来,而后见着形也伤了。中医在治疗这种外伤的时候,一般会在第二天采取针刺放血与局部拔罐的方式,将伤处的淤血、坏气放出,恢复起来就会很快。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气血运行来完成的。一般气行在前,血行在后。比如,人们若是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许久起身后,会发现这个被压迫的肢体,先是一阵的麻,然后是一阵的热,再接着就逐渐的回复至正常。这个麻就是气先行至这个地方的反应,这个热就是血随之而来的反应,当气血正常后,肢体也就回复正常了。
既然人体是一个充满气的皮囊,在生活中,也一定会遇到身体里气太多,或者是气淤积/汇聚于某个地方太多,并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的现象,这时,中医或者是民间,人们就会采取一种放血的方式来进行处理,往往收效很好。
人们常见的老人中风的现象,很多时候就是采取放血的方式来急救。因为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会发生改变,高血压就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身体里的气更多的汇聚在上部,这也是老年人的身体常常上热下寒的原因所在。当气汇聚过多,或者情绪激动后气血汇聚上部,尤其是气的汇聚(中医讲,意动气动,老年人情绪激动时,气随着人体的意上到头部了,而因为血有些不足,并未能同步上来呢),就容易令血管破裂,而出现脑中风现象。
这时的急救,就要将多余的气放出来。常用的放血方式就是让病人头下垂,然后针刺百会放血,看着是血在向外流,而其实放出来的更多的是气。气血渐渐平衡后,人体也就能从昏迷的状态中醒过来。
中风病人放血急救的穴位有很多,一般有人中、百会、手脚十指(趾)的末端,如果以上效果都不是特别好时,还可以选用涌泉放血。
再有,现在见得少了,以前在农村,很多小孩得疳积。身体总是热热的,肚子也大大的,身体瘦瘦的,吃饭也不多,其实,这就是身体里气多血少的一种表现(气为阳,主热)。这时,有经验的老人,就会给小孩十个手指的第一个指缝处挑刺放血,挤出些黄水(组织液)或少许血。一个星期或半个月后再一次,这样几次后,小孩的疳积就好了。
这种放血,对于身体某些部位的炎症,也有较好的效果。比如,角膜炎、结膜炎,就可以选择攒竹、瞳子髎、眉尾、耳尖这四个地方放血,很快炎症就能消除了。
另外,这种放血疗法,对于伤痛,也有很好的作用。比如,当人们不小心伤着腰部的时候,中医治疗时,就会在小腿后面的承山穴(跟腱与小腿肌肉相接的地方)附近寻找有淤血的点,然后点刺放血,腰痛就能很快的缓解。
还有,有时可以通过查看小腿外侧上部的地方,如果常见有淤血,即为有腰痛,点刺放血后腰痛也就能恢复。
甚至,对于摔倒而致的脑震荡,也可以通过放血的方式来治疗呢。一般就是选取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中部,舟骨隆起的后下方赤白肉际处)放血。
至于,因为身体里毒素积聚较多,而引发皮肤问题等,也可以通过放血的方式来治疗。常用的穴位就是委中穴(位于腘窝),委中穴是人体的解毒大穴,可用酒精擦拭腘窝后,轻轻的敲击它,可见局部青筋暴露,然后点刺放血。
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采取腿部梅花针放血的方式来保健,中医称为缪刺法。就是在身体的小腿部位,查看是否有青筋或者小的血丝暴露(以前没有,现在有的),就可以用梅花针点刺放血,放血后用药棉擦干,再用艾灸悬灸几分钟即可。
适时的身体局部放血,能更好的促进身体气血平衡及加速身体新陈代谢,激活身体的自愈系统,对于身体保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http://s3/mw690/001qaIc9gy6RJVyC8Mi6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