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能让不适的肠胃舒服起来

标签:
健康健康/保健内心社会文化 |
分类: 国医说健康 |
静坐,能让不适的肠胃舒服起来
这次为期半月的青海之行,身体倒是没有什么高原反应,只是胃肠却总不断的出现不适感。但也没有采取什么特别的措施,只是就地静坐了一阵,胃肠的不适即随之消散。
前往青海乘坐的是火车,车上用时约44小时有余,车上的饮食基本没有新鲜食品。食用了那些‘精制’的便捷食品,敏感的肠胃总会感觉着不那么清爽,有一种说不出的嘈杂、膨胀、不上不下的怪异感受,肠胃间的气行也似乎感觉着上下不畅。别无他法,当即在车厢里静坐起来,至向上嗝出二股气,随之又去卫生间排空一次后,胃肠也随之爽利起来。
再有,就是达到西宁后,才真正领略了什么是早晚温差大。避暑确实不错,但这较大的温差却也让敏感的肠胃时时显出不适来:那就是每天下午的时候,因气温下降而胃肠部位会出现阵阵隐痛般的难过。本想用艾条灸灸,或者青盐热熨一下,但因物品不就手,也只能作罢。接下来自我调节的方式,也是两腿一盘,在沙发上静坐起来,坐不多长时间,感觉胃肠间气转动起来,其阵阵的隐痛也随之消弭。
还有一次,那是入乡随俗,参与了一次青海夏季人们热衷的娱乐方式“浪河滩”,就是相好的一群人(一家人),利用夏季的大好时节,到山脚下河边的林子里,搭上帐篷(现在有现成的可租),带上食品,食品的主角是一只活羊,现宰来野炊,同时再穿插载歌载舞或其他形式的娱乐。既然是野炊,吃当然是当天的主题,从早到晚的吃个不停。接下来,难过的又该是肠胃了。过于饱胀的胃肠道,让人着实不好受。不得已,也使用静坐来解决。静坐的最初,因为胃肠道食物的阻隔,真的是感觉气都没法沉入小腹,似乎总是半途而返回上去了。静坐有一阵之后,才慢慢的感觉进入正常节奏。后来又慢慢的嗝出一些气来,渐渐胃肠道的气因此也通畅起来,饱胀的难受感一点点消失。
为何静坐不动却还能消除内在胃肠的不适感?
原来,清醒状态下的人可谓是一个放射体,生命能是不断在向外放射的,外在活动越剧烈,生命能就放射越多,随之,身体内的生命能就会越少。这也是人们剧烈运动后不宜立即进食过多的食物或饮料的原因所在(因为内在生命能较少时其腐熟食物的能力是较弱的)。
而胃肠道是人体唯一的首尾与外界相通的组织器官,外在条件的改变极易对其产生影响,随之胃肠道就会出现相应的改变(反应),身体敏感的人能快速觉察,并会采取相应的方式来对治,以保持身体的健康质量不受影响。
静坐,最重要的是能凝神聚气,以此将人体向外放射的生命能,快速的向内收回,进而对身体内在组织器官进行温养、调理或修复。
当人体静坐时,身体外在的运动、能量消耗下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表组织、器官近似于进入一种自然的基础代谢状态,而人体更多的生命能就能进入体内,调动人体的自我调节系统,对内在的组织器官进行调理、恢复。同时,当人体在静坐状态时,人体更能通过意念引导体内气的运行,随着意念的越来越集中,气的运行力量会越来越强,进而将因为寒、因为食积、因为精制过度肠胃难于受理的食品淤积形成的胃肠道不通感(胃肠道中医称之为“腑”,“腑”的特点是‘以通为用),逐渐的疏通。因此,静坐能让胃肠道渐渐的热起来、通起来、动起来,随之也就舒服起来。
这样的静坐,一般要集中精力坐上十分钟以上,才能逐渐感觉到胃肠的变化。而且意念越集中,气行的引导越专一,那令胃肠舒服起来的效果就越好。
其实,平常抽空静坐(不一定要盘腿,危襟正坐即可),集中意念于一点,不单对大脑的休养很有好处,而且对于身体内脏功能的修复调养也是大有裨益的,令胃肠舒服也自然是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