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寻找三毛和少帅

分类: 旅行/摄影(原创) |
http://s14/mw690/001qaGJSzy74yNi3rQh7d&690
http://s15/mw690/001qaGJSzy74yNjp8bYce&690
新竹清泉,三毛故居望出去,青山翠林,追寻青春梦想的刹那时光。
天热起来的时候,周末,我们在台湾新竹县(非新竹市)的大山里寻找两个人——三毛和张学良在清泉的故居。
汽车过了关西服务区,便开始在盘山公路上奔跑,不停地翻山。我坐在车里,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样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竟都在这幽闭的新竹大山里居住了若干年,而且山上山下,只需要散步便可以走到另外一个人的家里。说起来算是邻居,只可惜,他们是没有交集的,张学良的清泉岁月是1946-1957年,而三毛则是1983-1985年。
http://s9/mw690/001qaGJSzy74yNL8pRe58&690
三毛故居
http://s6/mw690/001qaGJSzy74yNPiYCx45&690
张学良故居
1984年,我上大三,在我的常识里,台湾还是我们痛恨的国民党盘踞的地方,那里的一切都是那么遥远,以致于我禁不住跨系选修了中文系“台湾文学”课程,以了解台湾除了国民党之外还有什么,白先勇和他的《永远的尹雪艳》便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台湾作家(严格意义上讲,白先勇并不是台湾本土作家)和读到的第一篇台湾小说。
秋天的时候,在北大三角地书店里看到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小小的一本平装书,书名页后是作者三毛的照片——并不漂亮但很潇洒,以致于我都嘀咕说为什么叫三毛?三毛难道不是那个头上长着三根毛、漫画里的流浪儿童吗?翻开,第一篇是《沙漠中的饭店》,我一口气读下去,当即便决定买下这本书——书价0.86元,是我两天的饭钱。
我喜欢上了这个台湾作家。从此,她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沙漠是如此贫瘠的地方,但三毛生活得有滋有味,我为三毛快乐的精神感染,为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感动,佩服她的智慧,理解她的梦想,为她笔下贫穷质朴愚昧的沙哈拉威人唏嘘长叹,读到“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时候,更是为荷西的死、她对荷西的思念掉泪……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
三毛是我青春岁月里的一首悠悠长长的说唱音乐,如果说中年以后我骨子里一直还有几分对生活的梦想、几分文艺青年的浪漫情怀,其中一分便是来自三毛。
我最后接触到的三毛作品便是《滚滚红尘》,之后女儿出生,生活加快了节奏,现实逐渐充满,梦想渐渐地被放入角落;紧接着,1991年1月,三毛去世。所有与三毛的相关便戛然中断,从此三毛只是记忆。
三毛的清泉故居,据说是三毛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故居,并得到了她家人的许可——也许是因为这房子在大山,肯翻山越岭来找的必是真正热爱三毛的粉丝吧?其实房子并不是三毛本人的,是她的好友丁青松神父代租的——三毛来探望神父,喜欢上了这里的大山,看上了这座悬崖上的红砖房,便请神父租下来,找人修缮。此后三毛断断续续来这里,或写东西,或与朋友相聚,期间她因癌症在美国治疗和居住,1985年夏天最后一次回到清泉,从此终于不归。
房子在悬崖上,对面便是青山翠林。房子其实很简陋
故居门口摆了几张小桌子,一位老人家在那里经营茶水。坐下来喝茶小憩,山风飒飒地吹过,听得见附近的溪水潺潺和小鸟吱吱。突然发现有一小摞书摆在茶水摊旁,封面赫然是三毛的快乐大照片,我拿起一本,翻了翻,正是丁青松神父关于三毛清泉岁月的回忆录《遇见三毛》。卖茶水的老人家轻轻地说:这个是神父放在这里托卖的,卖的钱用来维护三毛故居。我翻了翻书后的标价:120元新台币。默默地放下两张百元的,祈福,为这三毛曾经心仪和寄托的小小红屋。
从三毛故居回来后,几次翻读《遇见三毛》,丁青松神父在其中记载了和三毛之间的数封通信,以及三毛关于清泉的散文。三毛的痕迹跃然纸上:
——我离开清泉,一部分的心简直要碎了。我知道我能为清泉朋友做的事是这么少,但我真的爱他们—而且不止是他们。有多少寂寞的人也需要爱!我这短短的一生无法做尽所有的事。(1984
——清泉真的好美。清泉是真实的,请为我祷告。求上帝带走我心里的迷茫和哀伤。(1984
——虽然我还没有看到梦中的小红屋里面的情形,却常常在心里想到。有这栋新房子好令我兴奋。我真迫不及待想看它里面变成什么样子。(1984
——你知道,每个人都得有个梦。要是没有,就只有肉体活着。我不能这样活。我必须要有爱、梦、了解、平静……
——和人们分享自己所有(指小红屋——俺理解)是件美事。当然,我为不再拥有这个小屋而难过,但我的爱的层次已不再是自私的。我的房子,我的心,我的梦,我的钱,我的生命已一日日给出去了,给更多人。这是我的欢喜和富有。(1984
——再回加纳利群岛(三毛在西班牙的家——俺注)像是走进一个褪色的梦境。开始的几天我觉得过得非常艰难,我记得所有发生过的事,但他们永远地结束了。在这里我仍然有许多朋友。我去看他们,但没有多少话好说。我知道它结束了,对逝去的人如此,即使对生者也是如此。我以低价卖掉了房子,我不再属于这个岛。(1985
——屋前山谷下一弯清流,两座吊桥,群山一路迤逦,长天碧晴如洗,清风徐来,吹拂过站立的悬崖,对山天主堂遥遥相望,邻家的花园里开着一树愤怒的野樱,两只花母鸡在近处啄食,砍树的节奏若有若无的飘过……
——清晨的曙光里,在一张硬白纸上,用黑水笔慢慢的画,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画,画两道溪谷,一弯溪流,画这山,画吊桥,画一个围着长围巾的小王子坐在悬崖上,手里握着一朵有着四根刺的玫瑰花,画小红屋顶上一只斜着头站着的狐狸,画山上砍树的男人,河里嬉水的孩子……
——亲爱的称呼我陈姐姐的青年朋友,在学的、在工厂的、失学的、毕业了失业的、落榜的、上榜的青年朋友,在新竹县五峰乡清泉那个地方,有一栋叫做“三毛的家”的小屋,今后开放给你们。欢迎分享小王子的星空,在各位渴望回归大自然的情况下,请各位利用这一栋我不能享用一日的房子,成为大家的家园。在那栋房子里,没有舒服的床垫,只有木板地,可是这一切不是受苦,请各位尝尝硬板地的坚实,诚心诚意留下了给各位度假,我的家,不再只是我的,是大家的。(三毛《重建家园——将真诚的爱,在清泉流传下去……
三毛这篇关于清泉小红屋的文章完成后的第二天,即登机去美国治病——其时她已是癌病缠身。据丁神父书中所记,此后有上千年轻人来到清泉“三毛的家”,享受自然,追寻他们的梦想。
读罢这些,恍然明白我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遥远的台湾岛上寻找三毛故居,也许寻找的也是我青春的梦想吧?
http://s7/bmiddle/001qaGJSzy74yOjVQaif6&690
三毛故居外,花草丛中的半人高小石碑,丝毫不起眼。
http://s7/bmiddle/001qaGJSzy74yOkKefs06&690
“三毛的家”,左上角是三毛画的清泉地图,用来指引朋友们。
http://s3/bmiddle/001qaGJSzy74yOmaIU292&690
http://s6/mw690/001qaGJSzy74yOEeMGp55&690
http://s6/mw690/001qaGJSzy74yOFZwIB35&690
http://s2/mw690/001qaGJSzy74yOPELvPa1&690
http://s4/bmiddle/001qaGJSzy74yOQvJQfe3&690
三毛故居内的陈设和照片。也讲述了三毛与清泉朋友们的故事。
从三毛的故居向山下走不多久,便是张学良故居了。
1946年11月3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被秘密送到这里,从此开始了这段大山里的幽禁岁月,直至1957年移居高雄(中间也曾在高雄住过,但很快又回到这里)。这里依山傍水,青山翠流,附近还有温泉,虽说是“依故址仿建”重修的房子,但显然生活条件比三毛故居那里要好、要方便一些。想想,毕竟曾是东北军少帅啊!
蒋介石父子、张学良连同当年与“西安事变”有关的人均已离开人世,因此也不再有什么忌讳,故居如今已经开放成文化园区,虽然不大,但断断续续地总有人来拜谒。故居里挂着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很多照片,以及他们的介绍和生平事迹,全面且客观。
据介绍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当年在这里,生活条件虽然艰苦,要自己种菜、缝补衣服,但基本条件可以保障,少帅还可以打打网球、与本地的山胞交流聊天。只是不能与外界来往,能被允许探望少帅的朋友少得可怜,大约只有当年东北军的少数将领或朋友可以偶尔来访。
少帅在清泉拍的照片很少,在一张莫德惠先生(曾出任东北保安、政务、外交等各委员会委员,后来任台湾国民考试院院长达12年)给他和赵四小姐拍的照片里,赵四小姐还是风韵犹存,少帅却没有了当年的英气,而是多了忧郁和沧桑,看上去心情并不愉快。
房间里摆着一架赵四小姐当年用的缝纫机,想想当年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里几乎与世隔绝,赵四恐怕也要日日料理生活、操劳家务,能支撑着赵四小姐陪伴少帅、两个人相依为命的,大约就是爱罢!
离开清泉的时候,阳光温暖地洒在溪流上,云在山间散步,往事悠悠,我便有一种冲动,想把这追寻到的痕迹点点记录下来,分享给朋友们。
http://s1/mw690/001qaGJSzy74yP6Nt3W60&690
张学良故居内景,墙上是关于他生平的介绍,全面且客观。
http://s1/mw690/001qaGJSzy74yP9FOmsa0&690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塑像。
http://s14/mw690/001qaGJSzy74yPlmEHPfd&690
张学良在清泉有限的照片,左下为莫德惠先生拍摄,看上去少帅少了英气,多了忧郁。
http://s5/mw690/001qaGJSzy74z7hjiio14&690
赵四小姐当年用的缝纫机。
http://s12/mw690/001qaGJSzy74yPmNeJ51b&690
在“张学良文化园区导览图”几个字右侧的红房子,正是三毛清泉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