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9/middle/4da745adt943b8d3e02e8&690
http://s3/middle/4da745adt943b8fceca92&690
http://s12/middle/4da745adt943b902a4fcb&690
http://s10/middle/4da745adt943b90c22e29&690
http://s11/middle/4da745adt943b912d587a&690
http://s1/middle/4da745adt7539282a7e30&690
http://s16/middle/4da745adt943b9297ad6f&690
http://s16/middle/4da745adt943b93598a0f&690
http://s1/middle/4da745adt943b93c8db10&690
http://s13/middle/4da745adt943b94151aec&690
http://s15/middle/4da745adt943b94d23abe&690
早过悬空寺
图/文 天涯的风
一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
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这首诗叫《早过悬空寺》,作者是明朝的郑洛,万历年间的一位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在山西戍边有功,被封为兵部尚书。万历十八年(公元l590年)经略青海,挫败聚集此地的蒙古势力,解除了边患。
400年前的一个清晨,天刚放晓,残月悬空,疏风轻拂,这位大明王朝的官员,当时已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乘着马车,从北京出发,到山西或者青海戍边,也可能是任务完成后回京述职。老人经过北岳恒山山麓,望见一座独特小寺悬挂于陡峭崖壁,不由发出感叹:这是何年在石壁上建造的寺庙?简直如同在天上一般。
郑老先生的问题,本人出于对历史的兴趣,游玩归来后做了一番功课,找到了答案:原来,这座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号称恒山第一奇观的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的前两年,迄今1500余年,距离郑洛老先生登临时亦有1000余年。
二
游悬空寺那天,无风无雨唯有晴,是山西晚秋难得的一个好天气。一早从大同出发,上午9:30赶至恒山脚下。进入景区,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三面环山的山谷,烟雾缭绕;一座规模不大的寺庙,镶嵌于刀砍斧劈一般的崖壁。远远望去,寺是暗红色,崖是黄褐色,树是金黄色,色彩和谐,共同呈现出一种苍然的暖色调。仿佛经历了千年风吹雨打,寺与山以及与这片积淀了深厚历史文化的黄土高原早已融为了一体。
走过一座浮桥,悬空寺近在眼前了。登寺之前,首先吸引眼球的是一方巨石,上刻斗大二字“壮观”,署名“太白”,相传是唐朝大诗人李白游历至此所题。看到二字,俺的第一反映:一生潇洒不羁的诗仙李白,字迹会如此庄重吗?以壮观来概括悬空寺的特点贴切吗?这,或许是后人杜撰,乃是伪题吧。
归来后查资料,盛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35岁的李白的确曾到过太原,去过晋祠,游过雁门,但是否到过悬空寺就没有记载了,更没有留下与悬空寺有关的诗句。那一年,李白偕同友人元演(当时太原最高行政长官的公子),从东都洛阳启程,经过太行山,到达唐高祖李渊的龙兴之地--北都太原,从夏天一直呆到了第二年春天,度过了一段呼鹰逐兔、驰马射雁的生活,写下了《太原早秋》等诗句。离开太原时,元演的父亲还送给李白一匹五花马、一领千金裘。在返家途中,李白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千古名篇《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真是性情中人,喝酒到了境界,连元演父亲送的五花马、千金裘都换成美酒了。
三
走出盛唐,折返北魏,继续拾级而上进悬空。小寺分作三层,一院两楼,面积狭小,40余间,仅有152.5平米,相当于现在的一套中档住宅。寺中佛像若干,有几尊还是北魏时的原物,可惜很多佛像已经残缺了,有的掉了脑袋,有的没了眼镜,导游介绍这是文革留下的印记。
一路踩着咯吱咯吱的木板楼梯越走越高,在最危险处腿都发软,生怕这座离地面高60余米的悬空小寺载不动许多人。可是随着游人越来越多,小寺巍然不动,原来真正承重的并非寺庙下方长长的立木,而是依靠穿进崖体的27根粗大横梁支撑。正是这些横梁,使悬空寺建成以来经受住了千千万万凡夫俗子的登踏;而悬空寺附着于崖壁凹处的独特位置,亦减少了风吹雨淋;对面的山峰为其遮挡了日晒,每天平均太阳照射仅有2个小时;由于建于崖壁,寺下曾经滔滔而过的浑河水无法侵蚀;再加上历代修建保护(目前寺内许多建筑均为明代所建)等诸多因素,使这座边塞小寺历经千年而不朽。
悬空寺建成1100年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了。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46岁的徐霞客独自一人,入恒山金龙峡,望见了峭壁间的悬空寺:“三转,峡愈隘,崖愈高。西崖之半,层楼高悬,曲榭斜倚,望之如蜃吐重台者,悬空寺也。”他攀上翠屏崖:“仰之神飞,鼓勇独登。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依岩结构,而不为岩石累者,仅此。而僧寮位置适序,凡客坐禅龛,明窗暖榻,寻丈之间,肃然中雅。”(《徐霞客游记》)“明窗暖榻”的悬空小寺,若在此住上一晚,会是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在古代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只须看看寺内的韦陀像,看那金刚杵的位置,就知道这座寺是既可以留宿,也可以舍饭的。
四
悬空寺,既不宏大,也不华丽,却超越了地球引力,悬在空中。它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传奇。英国一位建筑学家评论道:“中国的悬空寺,把美学、力学和宗教融为一体,这样奇特的艺术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全球十大看似岌岌可危的“危建”名单,悬空寺名列第四。前三名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阿联酋的“首都之门”、西班牙的欧洲门,五至十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WoZoCo老人公寓、希腊米特奥拉修道院、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苏特亚金屋、德国雅特塔、日本Takasugi-an茶馆、德国利希滕斯坦城堡。
在这其中,悬空寺是最年长者,因为这位老人已经1500岁了。
2010年10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