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2013-03-12 12:32:24)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们的故事

    印度的故事我想跳开第一站新德里,从瓦拉纳西说起,从湿婆说起。

 

    我曾经一度对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很不来电。北京家中的书架上尚装点着季羡林、林语堂关于印度宗教的译作,每次想要假装有文化时就会拿出来翻翻,翻不过三页便放下。瓦拉纳西对于印度教徒,地位好比耶路撒冷于基督徒,麦加于穆斯林一般。它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名城,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城,是空气中都会弥漫着宗教气味的地方。去印度前鄙人对宗教的认识大致如下:1,印度有数不清的神仙;2,其中有三大主神最受崇拜:梵天、毗湿奴和湿婆;3,叫湿婆的那位粉丝最多;4,神仙都长得比较喜庆,甚至有不少动物造型;5,众神仙之间关系灰常复杂和纠结,如母子、父子、夫妻、情人、其他各种亲戚等。

 

    抵达瓦拉纳西的第一个晚上,一次偶遇中我有幸“认识”了湿婆。

 

    从瓦拉纳西机场出来,经过一条车马人牛混杂的路,我们在恒河边住下。店名很华丽:Palace on Ganges(恒河上的宫殿),其实就一个三层楼小客栈,公共区域看着尚可,室内卫生条件有点堪忧。[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走廊挂满了印度名人画,还算别致。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姥姥和酒店的双胞胎服务生。

 

    搁下行李我们迅速爬到屋顶阳台眺望了一下恒河:窄窄一条河,枯水季河床很低。刚想拍两张听见我妈大叫:“快来看,这个老外很会享受嘛!”赶紧跟过去,屋顶阳台上有个单间,屋子很局促,但床铺正对恒河,一个欧洲男人穿着裤衩背心正靠在床上上网。老妈真不见外,已经跨进人家屋里,矗立床尾,和人hello,hi,how are you的聊上了。老妈最大的强项是:英文一共会10句。但每见到一个老外就会找各种机会把这十句从头到尾说一遍。我常说如果让她在海外生活半年,她的日常口语肯定过关了。欧洲男人在这里住了五天,我索性和俞快一起进了屋,打听晚饭在哪解决。他推荐附近的一家披萨店。于是直奔披萨店。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酒店附近最“繁华”的广场。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台阶上坐着发呆的人。从这里可以看见披萨店的标志。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这个法国女孩坐在台阶上,让几个当地的印度小女孩帮她画汉娜。小女孩就在她脚上随便涂鸦起来,法国女孩并不介意画得好坏,只是很享受。印度小女孩看见我blingbling的指甲,汉娜也不画了,围着我大叫:“好漂亮!能不能给我也涂一个??”我说:“可是指甲油我没带呀!”小女孩说:“明晚我还在这里,你带着指甲油过来!给我涂!好不好,好不好?”我晕,还没来得及解释。“答应我,一定来。”小女孩使劲把我的手拽过去,算是和她握了个手:“一言为定!明晚给我涂指甲油!”[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没想到刚走出客栈50米,我停下拍摄一个路边烧火的老头,扭脸就找不到姥姥和女儿。我在广场上奔跑,回头,叫喊,拨电话无应答……中途好几次有人凑上来问:“你在找什么?需要帮助吗?”我心急如焚,只说nonono….头也不抬。最后我决定回酒店,然后在酒店出口见到了一脸惊慌的老妈。原来她们一发现我不见,立刻返回酒店找手机。而我却隐约觉得她们走在前面,只一路向前追。

 

    先解决肚子压压惊。找到欧洲男人推荐的传说中的披萨店——露台摆着十几张桌子和塑料板凳的地方便是,满地废纸无人打扫,餐桌被无数苍蝇围绕,然后,还满座!还全欧洲人!每人脸上、身上至少停着5只以上苍蝇,桌上的不算。大家谈笑风生,脸上仿佛写着两个字:淡定。俞快遗传她爸是个超级洁癖,好容易说服她不要嫌弃苍蝇,结果店家压根忙不过来接待我们,只好在隔壁一家漆黑的小店吃了炒面和蔬菜咖喱。当时就萌生了去瓦拉纳西开个餐馆的念想。

 

    晚餐后在恒河边看了简单的恒河夜祭。祭祀活动每天早晚一次,从不间断。小店老板娘告诉我,恒河下游每晚有一场大规模的夜祭,规模空前,可以明晚坐船去。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小规模的恒河祭祀。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规模虽然不大,依然聚集了不少人。姥姥和女儿看得很认真。

 

    夜祭活动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我们留在恒河边放河灯。女儿放了一只后便不肯放,把河灯里的花瓣一片片撕下来,撒到河里玩。[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我与女儿放河灯。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卖河灯的小男孩。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入乡随俗,祭祀河神。

 

    忽然有个男人光脚蹿进河里,飞速从河中抓了把河泥,捧着回到岸边。双脚依然站在水里,然后用河泥在地上捏起什么造型。我和女儿好奇的在岸边看,只见他捏了一个貌似船的形状,然后站直身子,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的祭拜起来。这一出让我们很意外,俞快捂着嘴,吃吃吃的笑倒在我怀里。

 

    祭拜完毕,他捧起那坨河泥,小心翼翼的放回河里。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用河泥做湿婆。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女儿看呆了。我以为他捏个泥人逗孩子呢。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双手合十,祭拜。

 

    我凑上去问:“你拜的是谁呀?”

    “Shiva(湿婆).”他一边上岸一边回答。

    原来是湿婆。我的脑海中顿时涌现了十万个为什么。小伙子叫Ashok,他向我介绍了在岸边陪他祭拜的妻子和他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Dubey告诉我,他们每天晚上都在河边用这种方式祭拜湿婆,至今已经第七年了。

    “每天?连续七年?”我惊讶。

    “是的。”

    “为什么?”

    “因为自从他这样做以后,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他得到了一份喜爱的工作,生活很顺利,家人也很健康。并且,他娶到了他喜爱的女人。”他笑着指指身旁的女人,“所以整整七年了,他从未间断过。”

    然后三人就笑吟吟的和我们聊起来,小媳妇很美丽也很害羞。

    聊到中途Dubey说:“你知道吗May, 其实我和你说过话,今天下午。”

    “我们?说过话?”我一顿,立刻恍然大树:“对不起!当时我母亲和女儿走失了,我很着急。没有理你。”

    “我知道。你看起来很着急的样子。”

    “你是个船夫?”

    “是的。”他指了指不远处:“我的船停在那里呢!”

    “那明天坐你的船去看恒河日出吧!”我脱口而出。Dubey英文说得很清晰,从刚才的谈话能感觉出,他在念书,懂很多事,由他划船讲解再好不过了。

    “好!明早六点!”他指了指身后:“就那棵——大树下见!”

    “你说什么?大树?树下见?”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楼下见,车库见,办公室见,麦当劳见,大门口见,商场见,酒店见……也许听到这些,我才会觉得符合正常逻辑。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广场上果然矗立着一棵大树——安安静静,茂密的枝桠,巨大的树冠。

    “是的!那棵大树下见!”Dubey大声说。

    回到酒店,我在床上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大树下见——仿佛只有童年伙伴才会对你说的一句话。是那么温暖。还有湿婆,这个中文名听起来实在不怎么动听的神仙——Ashok这七年的精神支柱。它曾经在书上是那么远,现如今又离我怎么近,好像一个刚认识的朋友。

    明早。六点。大树下。

    那幅画面浮现,于是微笑着睡去。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瓦拉纳西。夜。恒河边。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从左到右:Ashok,船夫Dubey,Ashok的娇妻。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月光下祭拜湿婆。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月光下的美妞。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我们相约的那棵大树。

 

[转载]另一个印度——那棵大树下见
大树下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