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克图,一百年前的烟花风流

(2007-11-23 11:10:57)
标签:

人文/历史

包克图,商贸集散地的风流镇

 

今天的包头,当然已经很难找到当初的痕迹了。

据河曲人说,当地最早跑到口外的,是刘宝、刘柱兄弟,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只好渡河到陕西府谷,经孤山堡、五里墩、古城关,一直走到一个叫包克图的地方现在,谁也不知道他们当初在异乡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只知道这对穷兄弟一人占了一块地盘,便是日后人们所说的刘宝窑子和刘柱窑子,后来的包头村,正是由刘家两个窑子发展演变而来的。

包头还有一句谚语:“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复盛公是包头最古老的商号之一,乾隆二年山西祁县和徐沟的乔、秦二人到萨拉齐老官村谋生,后来迁到包头村,辛苦经营草料、豆芽等,积累了一份产业。乾隆二十年,他们正式开设了广盛公货铺,经营粮食、杂货等。嘉庆二十三年把铺名改为复盛公。复盛公原本经营粮食为主,后来开设了钱庄、当行。鸦片战争后,列国洋行收购皮毛,包头刚好在黄河水路要冲,是西北皮毛出口的唯一通道,包头皮毛行的迅速发展给复盛公钱庄带来时运,因为皮毛商必须依靠贷款收购皮毛才能取利。这样,复盛公资本愈滚愈大。咸丰年间,乔家在包头增设复盛西,购买南龙王店一带300亩菜地设立复盛园。同治三年,又增设复盛全。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都是钱庄,各有资本三万两白银,同时还设有粮油店、当铺、衣铺等。乔家财东这时已坐阵山西祁县乔家堡。回到祁县的乔家在本地又开设大德恒、大德通票庄等。仅大德通一个票号在全国就有26个分号,包头也设立了分号,再不用镖局护送现银,凭票据即可在异地取钱。乔家还在归化、大同等地开设了钱庄、商号。

 

民国初年,上海东亚书院的调查人员这样描述包头:“这沙漠中的包头镇,主要是外来人的驿站,聚集着各国旅人,当地土人极少。果真是一个勾魂之街,淫荡之巷。因这枯燥无味的沙漠之都,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供人享受的文化,这些得不到任何有益而高尚的享受的外来人,便理所当然地坠入这淫乱之河。

 

光绪年间,包头已成为西北皮毛集散地,复盛公亦达到发展的顶峰。当年浩浩荡荡的商队穿越沙漠,包头也成为漫长的商旅途中的一个中转站,后来又成为大批移民开垦周围的千里良田二年年奔波的集散地,因此,包头日渐重要起来了。一个由商业而壮大的城镇,大约是这样的吧:乔家的庞大货栈,也有林立的歇脚客栈,还有商号、杂货店、镖局、有打铁磨豆腐的作坊,引车卖浆的、卖艺杂耍的,既有大批谋生的移民,又有各路豪杰和市井流氓恶势力,民国以后,发展起来的包头更是混乱,具有移民社会的典型负面特征,民间流传的“商会烟酒嫖赌赌通天下,牛马骡羊诸公公心何在”就是唾骂复盛公此后的几任商会会长,其中马、骡就是指曾当过包头商会会长的复盛公两任经理马帮印和罗映茂。 

民国初年,日本上海东亚书院的调查人员这样描述包头:“这沙漠中的包头镇,主要是外来人的驿站,聚集着各国旅人,当地土人极少。果真是一个勾魂之街,淫荡之巷。因这枯燥无味的沙漠之都,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供人享受的文化,这些得不到任何有益而高尚的享受的外来人,便理所当然地坠入这淫乱之河。此地的风俗也变得猥琐,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烟花柳巷。浪荡女人们以旅店为各自的据点,活跃于等头小巷。一旦进入这被大自然遗忘的不毛之地,就自然而然默认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可谓‘入乡随俗’吧。我们投宿的旅社也有五六个漂亮女人筑巢于此,因其夜间工作的关系,每天均半夜三更归店,中午时分起床。一到黄昏,便涂脂抹粉打扮得如妖精般离店而去。在附近有一个戏园子,很受人欢迎。”

边客无数、过往人口混杂的包头,好似电影《新龙门客栈》里的情景,这些都完全可以想象,一个因商业贸易和流动人口而崛起的荒野城镇,当地人本来就在男女关系上比较豪放,民国期间,多人家还只有一间房,父母儿女兄妹媳妇都睡在一个大炕上。在移民社会中,男女性别比例通常是失调的,妓女暗娼便由此广泛滋生。至于当地一贯的民风教化,也能想象其薄弱的程度。那些流落口外的军士走卒,那些外出谋生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是些精力旺盛的光棍,沿途客商,也大都没有家眷,这些人足以成为造成风气败坏的主要原因,加上当地村镇家户之间相望甚远,女人很少见到外人,那些“刮野鬼”们便到处鬼混,无非排遣失落和无聊。又因偏僻,不过于重视舆论,何况化外之地强人横行,又没有社会法度的制约,即使一家女子自重,遇上盗寇土匪入门奸淫,又能如何?

何况有强大的金钱利益上的诱惑?当时的包头主要是依靠商业贸易往来和移民的聚集而形成的,基本没有什么生产性的实业,因此可以说是一个消费型城市,长途劳顿中情感寂寞空虚的人,谁不希望找到一点憩息中的慰藉?正如今天的服务娱乐业,在经济略为发达的地区,自然是大有市场。

    抗战前夕,一个叫孙明经的人前往包头调查,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至于一般人家对于性的关系也看得极随便。一个陌生男子随便撞到人家,便和那家的女儿们勾搭起来;要是人家里只有女子而无男子,有人来串门,便是极不体面的事。后来和朋友们讨论这种淫风的由来,认为包头的本地人很少,最初大多是由别省因生意或作冒险事业,或经营不甚靠得住的生意而来此,来的人既多游戏人生的意,淫风也就易于滋长”。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人们依然在谈论当年的晋商,大盛魁们的财产不断滚动越积越厚,以至于撼动王朝政治,他们的辉煌令今人震惊、羡慕和嫉妒。而读史和实地走访令我发现,这一切中的偶然和必然,勇气与胆量,偏执和顺应,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们辉煌的商业成功也不能改变这三百年移民悲剧的基调,也不能改变吃天年代黄土贫瘠、百姓苦寒、无奈远走的事实。

有时候,历史就是现实的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