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座迥然不同的大卫雕像

标签:
转载 |
几乎每个到过翡冷翠的游人,都会对大卫的故事耳熟能详,从大卫如何用投石器智取巨人哥里亚,到米开朗基罗如何征服那块巨大的卡拉拉大理石。这尊雕像是如此广为人知,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俨然已经与那位在以色列历史上勇猛善战,足智多谋,英俊潇洒,弹得一手竖琴,能诗善歌的英雄国王浑为一体。谈及大卫王,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米开朗基罗的这座经典之作。
http://s1/boriginal/5171a4b9g7957d202a0c0&660
http://s13/boriginal/5171a4b9g7957b4da785c&660
米开朗基罗在西方艺术史上与达芬奇和拉斐尔齐名,素有“文艺复兴三杰”之称。这三位无论个性还是风格都迥然不同的艺术大师,曾有人极为形象地形容他们,多才多艺的达芬奇好比深邃浩瀚的海洋神妙难测,而优美典雅的拉斐尔恰似坦坦荡荡的平原明朗轻快。至于大气磅礴的米开朗基罗就像峭石林立的崇山峻岭,险峻之中尽显伟岸不群之气。如果说达芬奇是智慧的仙人,拉菲尔活脱一个理想的天使,那么,米开朗基罗就是一位充满力量的英雄。
米开朗基罗对完美健壮的人体极为痴迷,不论在他的雕塑还是绘画中处处都焕发着一股仿佛开山裂石般的阳刚之气以及英雄式的崇拜。只要能符合他的审美理念,一切繁文琐接都可以弃之不顾。他巨人般的大卫像就是他的这种英雄理念的最佳体现
由《旧约》可知,其实大卫在击杀哥里亚时年纪并不大,至少不是米开朗基罗创造的那个完美无缺,振奋人心的英雄战士形象。放羊娃大卫甚至不是以色列大军中的正式一员,他只是恰巧在为前线上的三个哥哥送食物时,碰上以色列部族中无人能敌的非利士巨人哥里亚前来骂阵,这才主动请缨出战的。当时以色列国王扫罗因为担心大卫过于年轻,还特意借给他自己的头盔铠甲护身,结果大卫穿上后反而由于不堪重负而无法行走,不得不放弃了这些本来作为一个战士所必需的防身装备。只是捡了五块石头,用他在放羊时练得出神入化的类似弹弓般投石器,趁着哥里亚轻敌,一击而中,斩杀了不可一世的强大对手。
大卫王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故事在西方艺术史上一直备受青睐,但是出人意外的是在绘画作品中除了提香,卡拉瓦乔的少数几幅作品外,却鲜少有杰作出现,倒是雕塑大师们手下的大卫频频深撼人心。纵观西方艺术史,至少有三座大卫雕像可以称得上是旷世杰作。除了米开朗基罗的这尊外,文艺复兴初期的大师唐纳泰罗和巴洛克大师贝尼尼的大卫像也都相当精彩。
http://s4/boriginal/5171a4b9g7288c9533f93&660
http://s2/boriginal/5171a4b9g7957e8a7e631&660
http://s4/boriginal/5171a4b9g7958928281d3&660
http://s6/boriginal/5171a4b9g7958b92c06b5&660
http://s7/boriginal/5171a4b9gcbd71b3d0696&660
http://s8/boriginal/5171a4b9g7958351a3d77&660
http://s7/boriginal/5171a4b9g795844ec38e6&660
http://s11/boriginal/5171a4b9g79584f5c3a6a&660
贝尼尼是在25岁时完成这座杰作的,与米开朗基罗创作大卫像时的年龄相当。这位8岁就在教皇面前表演素描而技惊四座的天才少年,和米开朗基罗一样也是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有人说,罗马就像贝尼尼的盛大舞台,他亲手规划建造剧院,装饰剧院,亲手画布景,做雕塑,甚至于亲手设计舞台,搭建各种机械装置,最后连演出剧本和音乐也都全是出自于他一人之手。在罗马城中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他华丽壮观的作品。当时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与他开玩笑:“你们能经历巴贝利尼(教皇的姓氏)的时代真是幸运,但我们更该幸运的是,劳伦佐·贝尼尼居然就生活在我当教皇的时代。”
http://s1/boriginal/5171a4b9g7958580bef70&660
完成时间及雕像尺寸及质材:
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老师韦罗基奥的大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