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

(2019-08-16 12:45:12)
标签:

安全疏散路径

确立原则

分类: 建筑规范学习
   疏散路径的确立,是以规避风险为基本原则!

   合理划分室内区域的火灾风险等级,理解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可以处置诸多安全疏散的争议和误区!


     为方便理解,我们按火灾危险程度,将室内房间等视为危险区域,疏散走道视为次危险区域,前室和疏散楼梯间视为相对安全区域。疏散路径的基本确立原则如下:

一、疏散路径的确立,应以“危险区域”→“次危险区域”→“相对安全区域”→“室外安全区域”为基本原则,这是所有安全疏散路径应该遵行的基本准则,是安全疏散设计的基础:

从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注1:危险区域包括各室内功能房间等。
注2:次危险区域包括疏散走道等。
注3:相对安全区域包括防烟前室、疏散楼梯(间)、避难层、避难走道等。
注4: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接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建规》第6.6.4条要求的天桥、连廊等。

二、人员在疏散过程中,进入疏散走道(次危险区域)后,不应再进入房间等危险区域,示例:

1、图示1建筑需要两个安全出口,分别设置在疏散走道的两端,是合理的疏散方案;


从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
图示1

2、图示2将本建筑的右侧部分房间走道合并,左侧部分的疏散走道需要通过危险区域(合并后的房间)才能进入右侧楼梯,实为无效的疏散路径,导致左侧区域只具备一个有效的安全出口,应予禁止!


从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

图示2


三、同理,进入前室或疏散楼梯间等相对安全区域后,就不应再进入走道等次危险区域:

      图示3的户门直接对前室开放,不应再进入走道等次危险区域,本图示的建筑,应视为只有一个安全出口。

从安全疏散路径的确立原则
                                                                     图示3

文章来源: 石峥嵘 消防资源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